第四百六八章 朱标前往登州(第 2/4 页)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年仅38岁的朱标病死。朱元璋非常悲痛,在召见群臣时,这位冷血皇帝居然当众放声痛哭,大哭不止。之后不久,朱标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过立朱棣!
朱元璋还做出决定,将朱标埋在自己陵寝的身边,还制定了超乎标准的祭祀礼遇。朱棣夺位后,也只能按照父皇的规定,“岁时致祭如常仪”。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太子为了早日登基,获取权力,不管亲情、人伦发动政变的事情,也有帝王为了防止太子权力过大,采用各种办法来限制太子权力的事情,不过在历史上很少有像朱元璋跟朱标这样的父子关系,两人虽然也为君臣,但是更像是亲密无间的父子,朱元璋对朱标是绝对信任,早早的就将朱标定位皇位的继承人。
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聘请了当时的大儒宋濂来教导幼年的朱标,而朱标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一位非常忠厚、博学的人。朱元璋更是早早地将一些政务交给朱标来处理,就是为了将来顺利的交接权力。
朱标作为太子,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不仅让朱元璋非常满意,而且朱元璋的那些重臣都对朱标非常敬重,虽然朱元璋也有别的子嗣,但是朱元璋从来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这就是这对父子的关系。
朱标生病了,朱元璋十分的担心。
这次朱标生病,其实朱元璋也是有感觉,这里面自己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这一次杀的人太多了,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一众开国功臣全部牵连进去,满门抄斩。
前前后后株连的已经有3万余人,到底是杀孽太重了。
尽管,朱标知道朱元璋的良苦用心,这些勋臣平日里嚣张跋扈,目无法纪,结党横行。
为了剪除这些“荆条之刺”,朱元璋只能狠下来,不过,也是真的将自己太子的病给彻底的诱发了,朱标身后直接长了一个背疮!
中医《灵枢经》里,有言,“六腑不和则留为痈”,人的内在情绪会导致六腑不和,痈是疮的一种,皆属于壅滞产生的疾病。
所以朱标的背疮很大程度上是他内心的郁闷无处排解,而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感染病菌所致。
是憋出来的病。
这种郁结可不是短期能形成的,事实上自从朱标做了太子,他就一直很憋屈。
这憋屈还源自于朱元璋对儿子的爱。
朱元璋小时候没读过书,全靠后天努力,边打天下边学习,因此他太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给儿子们安排的学习教育资源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朱标,六岁就跟着当代大儒宋濂启蒙学习。
十几年的师徒影响,加上朱标本身就是一个善良温和的性格,使朱标身上养成了集仁慈、友善、孝亲、爱人等诸多美好的品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