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未来的憧憬(第 2/4 页)
等傍晚周国勇下班回来,线路已经接得差不多了。
楼下的灯全部装好后,按下开关,亮堂堂的非常舒服。
“有电了,太舒服了。”周小满孩子气地叫起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本来就是老百姓对新生活最美好的期盼,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一半。
以后可以在明亮的电灯下看书做作业,想想就开心。
“是啊!”杨桂芳也觉得兴奋异常。“以后晚上不用摸黑干活了,可以抓紧时间把鞋子做出来,天凉了马上可以穿。”
她比较关心的是家里人的脚,这时候没有缝纫机的家庭,衣服只能请师傅去做。
现在桃子给家里买了现成的新衣服,只要鞋子做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织毛衣,还没这个想法,主要是没有毛线。
倒是老公在公社的农机厂上班后,带回两双崭新的线手套,他舍不得戴,她考虑着是不是把线拆了,给儿子织件背心。
如果线不够,那就等下个月的手套发下来,继续织。
周桃知道这对妈妈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就没有阻止她。
毕竟别的人家想拿手套的棉线织衣服,还没这个机会呢?
“这灯是哪里买来的,怎么比厂长办公室的日光灯还亮呢?”周国勇则注意到自家屋顶的吸灯,有脸盆大小,扁扁地贴在天花板上,没有日光灯白的刺眼,也不像灯泡黄黄的不够明亮,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以前在农村干活,他没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接触的人多了,眼界也开阔了一些,关注的点,也跟以前不同。
“托朋友带来的,估计是大城市的新产品。”周桃含糊的回答。
普通家庭用的吸灯,其实是从八十年代末才大量流行起来的,这时候农村都是拉线开关和电灯泡,连日光灯也很少有家庭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