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迂回说服(第 3/4 页)
当然,这会损害缙绅的利益,必将遭到缙绅们的反对。
但是朱厚照决心已定,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再杀一批缙绅的准备。
“人人均可参加科举,也无需担忧。士子读书,家里多有传统,一般贫穷人家子弟,也读不起书。”
这一点有些道理,但是开了这个口子,就给贫穷子弟提供了机会。即使现在用不上,将来还可能用得上。
“如今进士每一届不过百人左右,三年一届,其实太少。朕打算过几年,每年一次常科,每一届录取进士三百人左右。”
“如此算起来,不仅不会损害原来的士子们的利益,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进仕机会。”
这一点其实是必然的。
随着大明疆土的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不管是秀才、举人、进士,都需要扩大规模,从中选拔人才。
当然,随着新学的普及和教育的改革,普通百姓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一旦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果,财力允许之后,还要普及义务教育。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教育,科举就可以变成类似于朱厚照前世的大学考试和职业教育考试,让他们获得阶层上升机会。
到那个时候,现在的人人均可参加科举的措施,就能发挥作用。
当然,在场的人想不到那么远。他们着眼的,是朱厚照扩大进士录取规模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现有的读书人来说,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想通了这一点,自然没人反对,反而都极力赞成。
接下来,兵部尚书阎仲宇提出了致仕请求。
自从上次正阳门劝谏之后,阎仲宇就萌生了这个念头,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
之后的京卫武学改革,雪豹军练兵,尤其是鞑靼之战的胜利,让阎仲宇意识到,他确实已不适合再担任兵部尚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