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齐抗赵秦楚合编,为“争赢”赵括亲征(第 4/4 页)
所以,赵括几乎没有思虑,便毅然决定支持“争赢”的吕不韦一派,亲自前往前线。当然考虑到自己的到来可能会造成李牧等将领的战场操作变形,赵括决定将王帐设置在壁垒后的安陵城中。
至于战法,赵括还是决定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办法,避免被联军牵着鼻子走。
在赵括率领邯郸的三万大军(一万留守的羽林卫和两万新征的兵马)浩浩荡荡开赴前线的同时,三封王命也随之奔赴上蔡、河东、东山三郡。
王命很简单:
其一,李牧所部,抽调两万骑军,由赵启率领,迅速自韩地回转河内,再绕道河西,从侧背进攻秦之河西,策应河东之军攻破秦军大河防线,随后集结河东军中骑军继续向西,攻秦之义渠;
其二,河东之军,在王樯和乐间的率领下,配合从正面抽调出的两万大军,击破秦军大河防线,占领河西之后,直逼秦国函谷防线;
其三,东山、东来之军,由田单率领入攻入楚国,目标只有一个,切断吴越与楚国之间联系,从而削弱楚国的战争潜力,当然若是能够威胁到楚都那是最好的了。
之所以按照常规手段采用截断粮道的方法,实在是没法秦军这边没法截,而楚军这边,即便付出巨大代价截断了楚军的粮道,秦国的粮秣也足以支撑两军之用,得不偿失。
而赵军的一系列动作也自然没有逃过秦、楚的细作,但除了令各地严守城池、正面加紧布置之外,秦楚似乎也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了。
时至深秋,两军三方几乎已经是在打明牌了。
联军孤注一掷,集结了几乎所有兵力在正面,务求一点突破,所谓“力发一点而破之”也;
赵军则是以主力作防守,挡住联军主力,以三只偏师分别袭扰秦、楚内部,无论是义渠失陷、函谷被破或是攻破楚都,都能造成正面战场上联军的崩溃。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
两军拼的就是谁先坚持不住。
若以概率论,似乎赵国要要占些优势,但赵启的大军赶到河西需要时间,攻破河西需要时间,攻击义渠和函谷更是难如登天,而田单之军,想要在山高水深、沟渠纵横、民风彪悍的吴越之地取胜,显然也并不容易。
而正面战场之上,在一番调度之后,兵力比是30比42,两军相差有十二万之多,两军的将领虽有差距,却也不足以弥补十二万的差距。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