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王无奈下决断,诸国繁忙皆为战(第 4/4 页)
韩国的铁器、铠甲、军械,懂得都懂!当然了,秦军也投桃报李地给予了韩国大量的金玉之器!
赵括看着手中关于魏国准备阻击和韩国投运军械的情报,不得不感叹,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秀!也算是老天给自己机会!
一个魏国,准备螳臂当车,给自己送上一个绝好的进攻的借口;
一个韩国,将自己国中库藏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他国,几乎是自断了一臂。
他们就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可能遭受到赵军的进攻吗?
显然,无论韩、魏,都没有想过,他们的认知之中,赵国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自己,否则势必遭到四国的联手进攻,没有哪个国家敢如此挑衅诸国,曾经的超级大国秦国不敢,如今的超级大国赵国也必定不敢!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这两个秀儿,才一个敢于挑衅,一个敢于“卖国”。
但意外往往就出在人们信心满满的判断之中,如此之国不灭,还有何国该灭?
时间在各国的互相隐藏、试探、以及不懈欺骗中,一日一日地过去。
秦军的十余万新卒果然如同楚王所想的那般并没有立即北上函谷与赵军相战,反而直直地朝着安陆而来。而楚王也随即带着王宫最后的机动兵力来到了安陆城中。
援军的到来,令已经鏖战许久的两军为之振奋,尤其是楚军,楚王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王城的精锐,更带来的楚国必守的决心。
而秦军,虽然没有秦王的加入,但十余万大军的加入也如同一阵强心剂,狠狠地扎在秦军的静脉之上。
一时间,无论秦军还是楚军,士气都几乎达到了顶点。
然而安陆城中,却罕见地没有爆发战斗,城里城外静悄悄的,仿佛战争从未降临,只有城头被鲜血然得发黑的城砖和城楼下无数的被烧得发黑的旗杆、云梯,诉说着此地曾经的血腥。
两军似乎都在为决战的爆发做着最后的准备。
就在安陆城静悄悄地等待着最后的爆发时,赵军的东、西及中央集团军群共计四十四万大军,纷纷在各自地集结地,隐蔽集结完毕。
“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