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自梳女(第 4/4 页)
郭文静轻轻摇头,“传言不可信,帮我和他安排一场偶遇,我需要更多了解。”
“是,我先送您回去。”
郭文静的逾越行为有点类似晚清民国时代的‘自梳女’。
不结婚,不靠男人,织布、打鱼、打工,自己养自己。
郭文静也因为年龄问题,面临婚姻压力,她说服父亲郭春秧,要自己找。
放在其它地方有这种想法,估计会被父母打死,但在沿海地区,因为海贸,普通人看的更多,见识更多,思想禁固相对松动。
郭春秧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不是迂腐之人,便答应女儿要求。
而明律规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唯一合法形式。
所以郭文静的行为看似逾越,又符合地域文化实情。
张新不知道有人正在惦记他,把‘陈明遇’送到工地后,来到当铺。
“新哥。”
“公子好。”
“今天有人来典当吗?”张新关心问。
新晴儿手里翻出一块成人拳头大小,卖相极好的翡翠石,“今天收的,作价五十两。”
张新心脏跳跳,第一想法是收藏它,如果物主到期不来赎回,这东西就是他的。
放在后世,这块石头没有百万软妹币买不到!
这说明什么?
存钱是下下策,存物是上上策!
“在外面挂个招牌,”张新思考道,“国画、油画、雕像、古董、玉石、奇珍,还有木材、200料以上海船(60吨)、生产资料,都接受典当。
如果有人典当木材、海船、生产物资,可以适当多给一成银子,我急需要它们。”
“是,”李聪聪微微一个万福,“公子,其它的没问题,油画和雕像是番夷货物,我不懂估价。”
“没事。”张新笑笑,“如果有这样的生意,我来估价。”
1617年西方有那些艺术大家,张新心里大致有数。
多收集一些油画、雕像、西方文物,有心算无心,积少成多,或许能让他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