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名将是怎么练成的(第 1/4 页)
月明星绸,海风阵阵。
晚上讲课又多一个学生,也就是陈明遇。
这小哥儿读过书,会写字,被人拐到船上,打算卖到异国,结果因为重病被丢在濠镜澳,万幸逃过一劫。
如今落到张新手里,做为一个业务老手,等于半个心理学家,还等于半个社会学家。
如果不能把今年才七岁的陈明遇忽悠瘸,张新不如找块豆腐撞死。
一堂生动而富有活跃的兵法课后,在张新的暗示下,陈明遇纳头便拜,高呼恩师!
这个年代,恩师、师傅等于父亲,张新目的初步达到,后面教他变的更厉害就行,争取让他有机会成长为一名有资格进行纸上谈兵的武将。
是的,没错,张新心很大,也很野,他想批量制造武将。
但,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战场上,包括将军、前锋、小兵,绝大多数上阵不久就会被杀死。
虽说有些人天生就会打仗,可数量极少,做为一个有理想、有报复的穿越者,张新拒绝概率。
为能够流水化制造武将,张新夜夜写稿到深夜,将武将成长过程分成六个年级,并进行分析定义。
以便找出制造武将的捷径之门。
一年级学习内容是——熟读兵书。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吴子兵法,还有后世那些经典战役等等。
正是张新现在在做的事情。
学生们只有积累大量理论知识后,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
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无钱买书,也上不起学堂,那么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可以跳过一、二年级,直接进入三年级。
这类人很少,但只要存在,都很猛。
比如徐达、汤和、冯国用、李文忠、蓝玉,等等。
都是在一场又一场战役中,以邀天之幸活下来,练到他们这里,即有气运、也有武力,还有指挥艺术。
一将修成、万骨枯,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这条路不适合张新,他没有那么多人送上战场上刷,更有可能永远刷不出一个。
所以直接看二年级。
二年级学习内容是——实战!
这关极为重要,那些从一年级升上来的同学,如果不能闯过这一关,他们会获得一个光荣称号——纸上谈兵。
包括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临武君,这哥们无勇无谋,只会纸上谈兵。
还有同代的赵国人——赵括,这哥们也是纸上谈兵的孬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