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为什么不买船(第 2/4 页)
永远为了你。
我们走在英雄的身旁。
在狂浪中,在异土上。
坚动信念指方向,带我们去一个又一个地方。
日出东方,明耀天下!
张新对自己写的司歌很满意,多念几遍,越念越上口。
还有司徽,形如三爪船锚状,和司歌不同,其设计非常简单,这是因为张新打算把司徽标识烙印在人身上。
这个年代没有无痛纹身,把烙铁加热后,直接落在皮肉上。
痛是肯定的,但想获得烙印并不容易,只有得到认可,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获得烙印奖励。
对应的,一个人加上烙印后,他会得到额外好处,比如:得到认可,被公司保护,伤残获得补贴,身故后负责照顾家小。
同时也会承担更多责任,有困难冲在前面、有危险冲在前面。
做错事也会获得更多处罚,以背叛为例,挖掉烙印并浸猪笼。
比如,对外透露船厂技术、或泄露其它重要机密,都属于背叛。
更不论投敌叛变、欺师灭祖这些。
有点残酷,可如果不这样做,说不定自己辛苦网罗来的工匠、辛苦培养起来的学徒,会被别人挖墙脚。
写写改改,一直到陈晴儿端来一杯温水,张新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后半夜。
次日拿着昨晚改写到半夜的规则和制度再次来到船厂。
张新站在前山水道旁边,这里有两船来自广西的粟木和杂木送到,太阳底下一群男人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拖着小儿手臂粗的麻绳,正在将已经收帆的运木船往岸边拖拽。
待约三十五米长、十米宽的运木船靠岸,大量人力再用绳锁配合简单滑轮工具将船上的木头吊装下船。
这个过程需要约二十人同时操作,主要是拉住绳锁不要脱落,还有人在木头被升起来后,用另一根绳索牵引木头离开大船上空。
看他们干的辛苦又卖力,张新相当无语。
效率低到让人发指!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