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该拿鲁国怎么办?(第 4/4 页)
    出现这种状况,智瑶的内心其实波动不大。
    爱自己的母国从来都不是什么过错,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来是一种义举,脑子再发昏的君主都不会亲自开口谩骂,乃至于会假惺惺地进行赞赏。
    后面,智瑶召集众臣,提到关于鲁国的解决方桉。
    孙武率先开口,说道:“有利有弊,弊大于利。”
    鲁国再弱,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原国来说太关键,一旦放弃吞并鲁国,别奢望鲁国自此成为原国的忠心小弟。
    智徐吾说道:“自古以来,鲁人难处!”
    答应做谁的小弟,专门找老大的不痛快,这就是鲁国啊!
    司马穰苴直接嘲讽,道:“无人可治鲁人之口。”
    现场要说谁最尴尬,一定是范蠡了。
    辛亏智瑶没有把范蠡卖了,要不然范蠡会更尴尬。
    没有人提到众多鲁人从原国逃奔的话题,一来是难以指责,再来是多少有点习惯了。
    当然也是鲁人的逃奔对原国影响不大。
    先前不是提到了吗?鲁人从智氏这边离开是常态,智氏怎么可能不防着一手,某人离开立刻有人无缝接任,算是他们对智氏……或者说原国做得贡献之一了。
    意见逐渐统一,认为鲁人只要不武力抗衡,一张嘴巴可以慢慢治。
    “想要左右鲁地文化人的意志?孔子之后,好像没有人办到过。”智瑶暗自摇头。
    最后,司马穰苴说道:“可使鲁国君臣归国,且以‘邹邑’为食邑。如此一来,鲁人齐聚于‘邹邑’,不使他国可得。我亦可短时迷惑诸侯,再行邦交缓和,或可获二三载喘息之机?”
    智瑶认可,只是觉得不要将避战表现得太明显,免得搞出了弄巧成拙的一面,吸引诸侯立刻合兵再战。
    “或许,我现在更应该学鲁人,嘴上表现得咄咄逼人一些?”智瑶心里思考着,眼睛却是看向了范蠡,有点拿捏不准范蠡到底是个什么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