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该拿鲁国怎么办?(第 3/4 页)
    以时间节点来算,好些人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行事作为依旧是用春秋的那一套。
    也就是说,席卷天下不是主流,一些时代精英追求的还是一种打服诸侯,成为诸侯老大的理想。
    直白点讲,他们玩的是一种争霸,不是大一统。
    关于“大一统”的理论,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管夷吾,后来曾子也强调过,更后来吕不韦也提到过,秦国朝堂认同并身体力行。
    所以,原国放弃吞并鲁国,也许可能迷惑到诸侯,并且改善世人对原国的印象。
    智瑶说道:“鲁国……实难为友。”
    到现在智瑶都没有搞清楚鲁国君臣的脑回路,明明以前需要来自晋国的保护,偏偏好几代鲁国君臣就是爱跟晋国过不去。
    到近期,摆明了就是原国一家独大,鲁国君臣害怕被吞并是应该的,不加掩饰先后亲近吴国、楚国和越国,跟在吼“原国,来打我啊!”有什么区别吗?
    与鲁国形成对比的是郑国。
    郑国君臣不知道原国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吗?他们就知道少说多做的道理,一边闷声玩命备战,另一边又没有明确表态,乃至于极力解除来自原国的敌意。
    范蠡脸色很奇怪地说道:“灭鲁易,治鲁难也。”
    还真是那样!
    鲁人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他们能够听到的东西也比他国黎庶多得多,思想历来不是那么“纯洁”的。
    到现在,原国还没有全面占领鲁国。
    智瑶从一些信息反馈得知一点,实施占领的一些鲁国区域,鲁人倒是没有进行激烈的武力反抗,只是着实太过能说会道了啊!
    粗俗点来讲,鲁人不用武力反抗原军的统治,他们就是一再“哔哔”个没完没了。
    因为舆论的关系,原国在齐人身上使用的招术,到了鲁人身上效果比较差。原因是鲁人觉得接受官职和土地会被人指着嵴梁骨骂,碍于脸面或是亲戚朋友的关系,选择合作的人有点少。
    这一次,鲁人觉得自己又一次胜了齐人,从前认为齐人惟利是图可算是有了左证。
    “寡人治下鲁人逃奔者多也。”智瑶说的是以子贡为首的那一批人,他们在原军对鲁国展开军事行动后,请辞的请辞,挂印而去的更多,留下的人比较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