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智瑶?大好人啊!(第 3/4 页)
“楚国因白公憎恨于郑国,合宋攻郑乃是所需。”
“吴国短时并无北上之意,亦需拉拢宋国,且不愿郑国就此衰弱。”
“独有一国合宋,事必可成。”
“如若楚国、吴国皆欲争取宋国,事不可成,宋国或成楚国、吴国之敌。”
“此乃郑国生机,郑国君臣怎会无有所动?”
宰予在侃侃而谈。他是两个多月前回到晋国再继续给智氏效力,期间智氏这边察觉到郑国有异动,智瑶也就派遣能说会道的宰予前往宋国。
郑国有异动,智氏却是关注宋国?这种操作方式看上去很奇怪,可是只要了解到郑国针对的是宋国,再来看智瑶的布置,事情就能说得通了。
目前还有一个门徒在南方为智氏做事,那就是曾经为智氏负责越国事宜的子贡。
这些门徒有点意思,参加完孔子的丧礼之后,颜回等以追求道德层面的门徒决定留下守丧,其余各有追求的人则是四散。
子贡、宰予、冉有、子夏、子游等一些人来到晋国,决定在智氏给予的舞台上各种发挥。
子路和一些门徒则是决定留在鲁国发光发热。
更有一些人去了宋国、吴国、齐国、楚国等一些国家,在诸侯或封号大夫给予的舞台各展所长。
必须明说的是,门徒的境遇要比原版历史好很多。在原版历史上,仅是少数的门徒能够获得舞台,更多不被录用;而这个版本的历史,智氏重用了门徒,并且智氏的崛起速度很快,导致很多诸侯还是愿意用一用门徒,接下来就看被任用的门徒堪不堪用了。
不管智瑶对门徒的印象是什么,采取用其才能的方式就好,何必纠结其它呢?
所以了,子路来智氏归还城邑等一切,智瑶虽然没有亲自出门,还是给予了好聚好散的处理方式。
听说子路在鲁国也成了封号大夫,只不过依旧是三桓中季孙氏的附庸模式?
智瑶对子路的关注会持续几年,一旦子路有拿智氏的知识用在鲁国的各项建设上,到时候就是智氏发兵鲁国的那一天了。
“如此说来,郑国多事矣。”智瑶讲了一句废话。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