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智瑶?大好人啊!(第 2/4 页)
这个魋叫向魋,他是宋国左师向巢的胞弟,行礼问候道:“拜见晋卿。”
魏驹哪怕只是给智瑶面子,怎么都不能对向魋冷脸相待,回礼之后才坐下。
“宋使此来,为郑国无罪而伐。瑶以为交予驹接洽最为妥当。”智瑶开门见山地说道。
事实是什么?智氏有着很明确的战略目标,不到时候去各处瞎掺和。
当前,智氏对齐国的经略正在关键时期,他们其余几个新占领地也在消化阶段,别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进行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智瑶对参与宋国与郑国的纠纷兴趣缺缺,尤其是里面可能存在一个大坑,指定不想跳进去。
智氏已经跟魏氏和韩氏盟誓,没有太具体的条约,纯粹就是约定三个家族各自的扩张方向,不瞎掺和等于守信用来增加互信,还有可能让魏氏陷入一个大坑,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有没有坑,坑没有被发现之前,不管魏氏是主动还是被动跳进去,有没有被坑到都不怪智氏。
毕竟,哪怕没有智氏的引荐,魏氏还能不参与进去吗?
换作智氏要掺和进宋国与郑国的纠纷,相反魏氏会更排斥和不爽。智氏已经主动避开,魏氏出现了状况再去怪智氏,合适吗?
“两位请自便。”智瑶说完就站起来离开。
去年,还是前年?宋国借道给楚国,十万楚军入境宋国,分出五万去“鄢陵”跟魏氏打了一战。
到了当前的国际局势,早不是说借道就借道的岁月,各国也从建设城邑表达对当地主权归属,变成了根据山川河流的标志确认主权的相关归属问题。
相信不久之后,界碑这玩意很快就会被搞出来,立在各条道路上向各国表达越过界碑就进入自己的疆域。
不要小看界碑的出现,等于说诸夏这边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各国不是那种没有靠近某国的城邑就等于不算过界的岁月了。
正因为时代处在变革阶段,宋国还愿意借道给楚军,证明了两国肯定有合作的需要。
那么,宋国跟楚国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互信,为什么这一次不去求援本就有互信基础的楚国,会来找关系一度破裂的晋国寻求帮助呢?这就是智瑶认为的一个坑。
“楚、吴皆有介入郑宋纠纷举止。如郑宋交战,恐有演变为四国大战局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