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得一奇珍(第 1/4 页)
    按照公元纪年,今年是前484年,智瑶虚岁二十三岁。
    现在人们在加冠之后都有蓄须的习惯,智瑶已经举行了加冠礼,碍于年纪还轻的关系,蓄须也只是薄薄又短短的一茬。
    比较可惜的是智瑶只有下巴长胡须,以后要是长了也就是一小撮的山羊胡,  鼻子下的两撇胡子,不是满脸绕腮胡,也当不了美须公了。
    郑君胜穿着章服。
    什么是章服?就是一种有特殊图案的服装,不算是一种代表“体制内”的制服,又能彰显自己的身份。
    地位有别,理所当然是智瑶和钟武先行礼,  再提一嘴:“代寡君问候郑侯。”
    如果郑国跟晋国的实力差不多,郑君胜就该问一问这种入侵方式的问候礼不礼貌了。
    然而,郑国比晋国弱,  并且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着实恶劣,心里再怎么气都要忍着。
    智瑶扫视了一圈,没看到郑国执政以及够份量的大臣。
    郑国在子产之后继任为相的是子太叔,子太叔的继任者则是驷歂,驷歂就是现任的郑国执政。
    之前驷歂去“长葛”抵御楚军,没看到就是暂时没有回来。
    所以是,白公胜虽然带着楚军兵临“新郑”城下,还有一部分楚军将“长葛”围住,以至于驷歂根本脱不开身。
    幸亏智瑶不是谁的臣下之臣,  要不然跟郑君胜交流起来会很麻烦。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身为君主不与臣下之臣直接对话。这种是规矩,也是逼格的一部分。
    当然,  郑君胜不在宫城接待智瑶和钟武本身就是不附合礼仪,有没有够分量的大臣一同待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智瑶和钟武被引领到一个有棚子的地方。
    棚子就是一种遮阳的蒙布用木架搭起来,  铺上了一层草席,  摆上圃团和案几,案几上再放着水果、腊肉,  有专门的人在边上煮酒。
    主要也是智瑶的请见比较仓促,  再来就是郑国君臣认为晚见不如早见,  导致接待上着实简陋。
    不过,郑君胜亲自到场就算是最为隆重的礼遇,什么场合或准备的东西拿不出手,算是比较次要了。
    “不知智瑶谒见所为何事?”郑君胜主持祝酒之后,开门见山提问。
    他是君主直接称呼智瑶没什么问题。
    换作是常人,直接称呼智瑶也不算侮辱,别叫姬瑶就行了,不然指名道姓等同于是在骂人。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