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入城(第 1/4 页)
    在黄水边上的会面,使得智瑶对白公胜的印象极好。
    如果不是飙演技,看上去白公胜这个人的个性相当鲜明,重情义且说话非常直接,某种程度还表现出对个人恩义比国家利益更重视。
    不过话又说回来,白公胜率军讨伐郑国本身也是带着个人感情,与楚国国策存在矛盾。
    楚国近期并不想与郑国频繁爆发交战,  纯粹是因为白公胜想要为父报仇,楚君章以及令尹子西了解白公胜的为人,不得已允准白公胜率军伐郑罢了。
    当下的楚国,一来不想跟晋国交恶,再来是吴国的威胁更大。打郑国能够获得一些好处,继续向北扩张更可能让过于敏感的晋国重新将注意力转到楚国身上,  对楚国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了,  一再攻打郑国的楚国,  没有对郑国的城邑实施占领,每一次打完都是进行彻底的班师,跟楚国一再表现出来的贪得无厌简直就是两种作风。
    楚国将陈国吞并了对不对?陈国是周王室的三恪之一,也就是陈国是一个负责虞舜祭祀的国家,说灭就灭了。
    另外的两个“恪”是杞国和宋国,分别对应大禹和殷商的相关祭祀。
    什么?越国是为了祭祀大禹才分封的国家?没错啊。
    然而,杞国和越国都是大禹的后裔,祭祀上是存在分工的。
    周礼重祭祀,有特别祭祀任务的国家,他们曾经或现在可能都很弱小,  曾经不用担忧亡国,  现在情况好像变得不一样了?最起码杞国在知道陈国被灭之后,应该担忧某天是不是也会突然亡国。
    按照道理来说,  还追求成为霸主的晋国应该对楚国灭掉陈国进行谴责,  可是并没有。
    国家层次没有发声,今天智瑶跟白公胜见上面,一样没有谈及陈国的话题。
    “晋今次为何伐郑?”白公胜问道。
    智瑶说道:“我之不幸,  郑焉敢与之,  如何不罚。”
    郑国参与了晋国的内乱,他们选择的范氏和中行氏阵营败亡,肯定要受到惩罚。
    白公胜能不知道那个道理吗?肯定知道的。
    “如此,你我或可共击‘新郑’。”白公胜提议道。
    智瑶摇头说道:“‘新郑’乃坚城,我之四‘师’,白公帐下之兵不足五万,攻之徒添伤亡耳。”
    别说很难攻下,哪怕能攻下产生的伤亡也会很大。
    再则说了,晋国和楚国很难相信对方,缺乏互信基础的合作,里面怎么可能少了尔虞我诈。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