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入城(第 2/4 页)
    白公胜露出了诧异的表情,说道:“足下每到一处,必克之名不复?”
    什么意思?
    讲的是智瑶曾经攻下“临淄”、“濮阳”和“鲜虞”的事迹,来到“新郑”却不想要攻克,不止不像智瑶的为人,还会让“攻城大师”的诨号出现瑕疵。
    智瑶就实说道:“如欲克郑都,我需两‘军’,耗费或需两岁?”
    两个军团还必须全部都是出自智氏,不能是其他家族的部队。
    白公胜沉默了一小会,比较突然地发出大笑,  还一边笑,  一边说道:“智氏宗子乃是妙人,亦是可交之人。”
    先不提白公胜对智瑶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回事,智瑶的表态无疑很中肯。
    郑国都城“新郑”跟其它城池不一样,早期就在原有城池规模下设了两道外城墙,变成跟宫城结合起来有三道城墙的城池;后面“新郑”一再增设外郭,不止是城池向外扩张,还搞出了六道“违建”的防御链,一下子让“新郑”变成一座有九道防御链的坚城。
    这种城池,拿下了敌军的一道防御还有八道,也就等于不是什么突袭手段就能剥掉所有外壳,能用诡诈手段趁其不备拿下一道城墙,后面的城墙只能是凭借硬实力去一一夺取。
    所以了,想要攻克“新郑”几乎没有取巧的可能,没有带来足够的兵力与大决心,闹呢?
    智瑶却是被说得有些纠结。
    好不容易凭实力获得“攻城大师”诨号会有瑕疵?谁都不乐意的。
    当然了,智瑶事先就有相关的心理准备,并且已经想好了应该怎么做。
    智瑶跟白公胜聊的时间挺久,从上午聊到傍晚,中间还一块吃了顿饭。
    只是吧?白公胜对智瑶中午还要吃一顿有点哭笑不得。
    现在的人,哪怕是贵族,基本上就是一天两顿正餐,没有吃中午饭的观念。
    智瑶也不解释,更没有解释的必要。
    事实上,智氏那边也不是人人一天三顿正餐,一开始是智瑶先在本家弄,后来连新军也这么弄,慢慢蔓延到各个有条件的家庭。
    新军吃三顿正餐的理由相当简单,他们的训练任务过于繁重,甭管是不是能够吃得多好,多吃一顿总是不那么容易把身体练垮了。
    不要以为智氏的新军第一个这么搞,魏氏在训练重步兵时期就在弄了。区别是魏氏没有提供重步兵吃喝,完全是接受训练的重步兵不堪重负,有人多带粮食在中午吃上一顿,解除饥饿能够应付下午的体能消耗,其余人就跟上了。
    回到营区的智瑶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众小伙伴就围了上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