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启的商业三步走(第 3/4 页)

    朱棣知道三哥喜欢经商做买卖,他其实也挺喜欢的,毕竟这玩意是赚钱的啊。

    谁不喜欢钱呢?

    不过朱启说到国家相关的商业之后,朱棣的观念可就没那么大胆了。

    说白了,古时候的读书人,可不是大家想当然的死读书,他们之所以重视历史,自然是因为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学。

    而重商轻农会导致何种结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无数的国家用血泪的教训来证明了。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如果商业压制农业,那么就会导致土地大面积荒废,粮食短缺,国力自然也就崩溃了。

    因为土地的产出直接和劳作人数挂钩啊,古代经商可是很赚钱的,无论你是自己买原材料加工来卖。

    或者东买西卖的跑商,总是能有利润的。

    这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种田要来钱快的多了。

    看看古代的那些出名的富家豪绅们,除了当官的,可不就是经商吗?

    即便是当了官,捞钱的大部分来路,也都是背后的那些商人们。

    充当他们的保护伞,收取高额的保护费,大抵都是如此。

    总之,在统治阶层的眼里,商人这种角色,最终都会为了利益无恶不作,导致社会动荡。

    适当压制他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于朱棣这样的想法,朱启那是无比赞同。

    毕竟早已经有众多哲人说过这些相关的知识,总结来说一句话——单纯的资本是血腥的,是会吃人的。

    但凡事要有两面性的看待。

    喝水也能塞牙缝呢,不喝了吗?

    况且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无非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重视农业,民富不富不知道,但国家财富肯定不会差。

    重视商业,地方官员的品行无法保证,也没有大数据监督的情况下啊,偷税漏税那简直就是闭着眼睛能做的事情。

    随便一个商人挂靠一个有功名的人,甚至直接就合法避税了。

    功名在身的人,不用纳税,这是上千年来的规矩了。

    这也导致了,国家想要从庞大的商业活动中抽取利润,简直就是无法做到的事情。

    就拿明末来说,民间商业活动蓬勃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规模的工坊兼并融合现象。

    明朝的贸易额,占据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但国库收入少的简直令人发指,

    崇祯甚至要打白条找大臣们借钱,还求着大臣们捐款的地步。

    清末的例子也不提了,大抵都是如此。

    而想要改变现状,朱启就跟朱棣提出了三点方案:

    第一,官绅收税一体化。

    简单来说,甭管你是当官的,还是有功名,也不管你名下的收入是怎么回事,只要这个收入产生了。

    那就必须要纳税!

    就算是朝廷发的皇粮,也得把税给我纳了。

    第二,关税。

    这个就很好解释。

    关税并不是针对国内的商业活动,而是针对的国与国之家的商业活动。

    举个例子,马帮行走大明和西藏之间,他们仅仅只需要在西藏买卖的时候,交一点商业税。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1717新美洲帝国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清要完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北宋穿越指南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