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第 3/4 页)
京城,自然也是如此。
严格而言,这座都城,对一个农耕民族而言,并非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古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唐,历朝历代,都城的选择,都是在土地肥沃之地。
集军事,政治,农业经济为一体的都城之地,历朝历代的首选之地。
只不过,随着自古的东西态势,自晋衣冠南渡,带动江南发展后,东西态势,便演变成了南北态势。
江南富庶之地,也成了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宋灭亡,元入中原,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不可能放着老巢不管,跑到江南去定都。
故而,北京这个非是农业中心,却又靠近草原的城池,便成了元大都。
但如此一来,非是农业中心,也就意味着,都城的存在,政治与军事的中心,带来的庞大人口,让都城根本无法完成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都城政治与军事,需要其他农业中心来输血供养。
如此之都城,显然是不符合统治天下的首要要素。
毕竟,自古以来,皆是强中央,弱地方。
在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的时代中,中枢占据农业重心之地,便可利用富庶农业,供养强大的中枢军队,再以威慑力削弱地方,如此形成强中央,弱地方的态势。
自古流传的那一句得关中者得天下,其根本原因,就是关中得天独厚的富庶,以及关中只需把守要害之地的优势地形。
而失去了农业重心,而受制于地方的政治军事都城,显然不是长久之道。
元亡之后,大明理所当然的便定都了南京这个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都城。
显而易见,永乐帝迁都北京,弊处很多。
大恒继承明朝而立,这个弊处,自然也被继承了下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