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第 2/4 页)
辽省,朝鲜,西北,西南边陲,还有北疆边镇,如此多重地,共计才不到五万营兵,再加上如今扩编定制约十万将士的几大水师。
也就是说,这一百二十万大军,其中只有四十万,是需要朝廷拨发钱粮,专职作战的营兵。
其中还有八十万大军,皆是不需要朝廷拨给钱粮,戍边屯垦自给自足的卫所将士。
每个卫所将士,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八十万卫所将士,就意味着八十万户人家,数百万人口,在边陲之地,承担着戍边屯垦的职责。
而这一切,朝廷需要付出的,微乎其微,在大恒刚立的前几年,这些卫所,每年不仅不需要朝廷拨给钱粮,还给朝廷上缴着至关重要的屯垦之粮。
这些上缴,直到昭武四年末,天子才将其取消。
完全可想而知,若没有这八十万卫所将士,全靠营兵戍边,大恒的财政压力,会有多么恐怖。
当然,军户制度虽还存在,但为了改变军户低贱的局面,每年的逢年过节,天子也皆安排了钱银物资,专门对卫所将士发放补助。
这也算是如今财政苛刻的情况下,天子能对卫所将士的最大关怀了。
显而易见的是,军户在于军,在于边陲,也影响不到天下,而民之户籍划分,被废除后,再加之商业的兴盛,带来的人口流动,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加的京城的人口。
毕竟,一国之都,也不可能将本国百姓拒之于外,但不管如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城池的人口暴增,便必然带来了庞大人口压力。
粮食,衣物,住房,道路……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解决规划。
风雪满天之间,一个马车车队缓缓在街道上前行着,而天子,内阁首辅刘起元与工部尚书洪承畴亦是端坐于车队其中的马车之中。
街面两侧屋檐白雪堆积,炫目耀眼,而在街面上,行人车辆络绎不绝,践踏之下,浑浊污水侵湿积雪,明显颇为脏乱。
天子默默的注视着窗外之景,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便是街面上的愈发繁华,当然,脏乱,也必然出现。
马车一路前行,这京城之景,就一路缓缓映入天子眼帘,直到马车驶入京城东城区,马车的速度,却是骤然放缓了不少,随之映入天子视野中的场景,也明显少了几分繁华,多了几分真正的市井喧嚣之景。
仅仅只是这细微变化,天子就知道,此行微服私访的目的地,到了。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跟随天下大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