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钱庄(第 2/4 页)
但如今,收租这个习性,显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般,用房地产收租,现如今,收租的主体,就是土地兼并,利用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吃,只能当佃户,被压榨。
如此,显然与当今大恒的政策,极为不符。
但,很多时候,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年,大恒落马的绝大部分官员,也皆是因为如此。
为了改变这个惯性,天子所施之策,亦是不少。
如土地改革,以田亩征农税,限制土地兼并,如对商业的扶持推行,试图改造收租这个习性。
如在昭武八年中旬,纸币流通开来之后,就曾下旨,改革大恒钱庄的存储与拆借之政策。
在这个时代,钱庄的存在,虽其职能已经与后世的银行颇为相同,但在一些方面,却无后世,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时代的钱庄,其出现的起因,只是因为金银铜这种金属货币,在商贸交易之中的笨重。
所以才有了钱庄这种本地存,异地取,亦或者异地存,本地取,这种类似于革新的存在。
故而,钱庄的作用,等于就是帮商人保管货币,让商人免去后顾之忧。
毕竟,若是带着大量金银行商,路上被抢了,被偷了,那就完全是自己的损失。
让钱庄代替保管,再怎么损失,也是钱庄的事。
如此,钱庄的作用,显然在于帮着保管,故而,钱庄一直都是会收取保管费用。
而非后世那般,存钱,还有利息。
钱庄的另外一个职能,自然就是贷款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拆借。
如某个商行,缺钱,便可拿出可供抵押的货物,亦或者产业,到钱庄进行抵押拆借钱款,而钱庄,则会对商行拆借的钱款,收取利息。
前明末年,及大恒立国前几年,战乱绵延,天下混乱,朝廷财政不堪重负,就曾多次向大恒钱庄拆借钱款,以度难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