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一章 国之重宝(第 3/4 页)

    文侯叫我过去?我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跟着他走了过去。文侯是军校副祭酒,也是实际管辖军校的人,有一间很大的公署。我走到门口时,只见门口立了两个侍卫,大门紧闭,带我来的人向我一请道:“楚先生,请进。”

    我叩了叩门,文侯在里面道:“进来。”我推开门走了进去,跪下行了个礼道:“小人楚休红,叩见大人。”

    “起来吧。”

    我站起来,文侯又指了指门道:“把门关上。”

    我掩上门。不知为什么,我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文侯叫我不知有什么事,但我总觉得似乎有点问题。文侯正坐在大椅上,屋里弥漫着一股酒气。我又躬了躬身道:“大人,不知唤我前来有何事?”

    文侯抬起头看了看我。他的目光像是一把刀子,刺得我心中猛地一跳,正担心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我连这教席也坐不稳,文侯已经道:“你今年几岁了?”

    “小人虚度二十有三。”

    我惴惴不安地道。文侯问我年纪到底要做什么?不要接下来说一句“活到这岁数也已经够了”之类的话吧?我正在胡思乱想着,文侯叹了口气道:“比以宁大四岁啊。”

    是说甄以宁吗?我微微一笑道:“甄参军虽然年轻,但文武皆能,实是了不起的人才,小人除了痴长几岁,实在远不及他。”

    文侯看着我,似乎想看看我这话是不是言不由衷,我心中又有些发怵,只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文侯却又长叹一声道:“是啊,你比以宁差远了。”

    如果说别人,就算说我比路恭行差远了,我也不太服气,但是说起甄以宁,我却有点心悦诚服。他虽然年纪还轻,但是实在已有了不世出名将的影子,像他这样心细如发,身手矫健,又宽厚仁慈的人,我还真不曾见到第二个,以他这样的家世和本领,日后成为超越文武二侯的名将也完全有可能。文侯有这样一个继承人,实在是万民之福,当他百年后甄以宁继文侯之位,我在甄以宁手下那一定更能如鱼得水了,这么看来,文侯要是寿命短点倒是好事……

    “楚休红,你说,人寿修短不一,难道真是天公注定?”

    我吓了一大跳,一下跪在地上,磕了个头道:“小人该死。”头也猛地大了。文侯难道也会读心术吗?我方才可是在咒他早点死,文侯准要恼羞成怒了。我正自发抖,文侯却声音颤颤地道:“你……你也知道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的话不是因为我说的吗?我想着,突然,心头灵光一闪,我失声道:“甄以宁他……”

    文侯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重重放在桌上,道:“都是我害了他,他……他才十九岁啊。”

    这一声叹息沉重得如万钧巨石,我也已惊得呆了。甄以宁战死了?我像是脚下踩了个空,人不由得一歪,差点摔倒,连忙扶住桌子道:“这消息确不确实?大人,吉人自有天相,说不定只是误传。”

    文侯哼了一声:“不用宽我的心了。”他走到中堂前,看着挂着的那张帛画,又长叹一声道:“唉,难道奇珍真的必招天妒吗?”

    他转向我,已是老泪纵横。他向来笑容可掬,我有时都要以为他的笑容是用什么胶水粘在脸上的,但此时他和一个寻常老来丧子的老人没什么两样。即使像帝君那样有数不清的儿女,死掉一个也会伤心吧,不要说文侯只有甄以宁一个儿子了。我也说不出话来,只是默然地站立在一边。

    文侯很快地抹了下眼角,拍拍我的肩道:“楚休红,你回去吧。国祚日衰,还有待你们支撑。”

    甄以宁死了,这消息仍让我一阵惶惑,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去的,脑子里只是回旋着甄以宁的样子。这个前程远大的年轻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完了一生,命运也实在太不公平了。也许,他活着的话,这世界也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吧。

    刚回到住处,远远地便听到有人在叫我。那是薛文亦,我走了过去,强打精神道:“薛兄,你怎么有空过来?”

    他因为仍然不能行走,现在还是坐在轮椅里,由一个小厮推着。他道:“我有点事找你,你帮我对一下以前你队中战死者的名单。”

    他递给我一封羊皮纸,我接过来道:“做什么?”

    “帝君命工部勒忠国碑,要把战死者的名字都刻上去。”他看了看我,有点担心地道,“怎么了?黑着个脸。”

    “甄以宁战死了。”我刚说完,突然想起薛文亦并不知道甄以宁是谁。薛文亦道:“甄以宁是你的朋友吗?别多想了,高鹫城一死就是十万,你要是伤心,十辈子都伤心不完。死者已矣,我们还是得想方设法活下去。”

    薛文亦只是顺口一说,我却猛地一震,喃喃道:“是啊,还得想方设法活下去。”

    天近黄昏,红日西沉,将西边染得血一般紫。暮霭如同惊雷狂涛一般席卷而来,仿佛要吞噬一切。在这样的乱世,也许有人会飞黄腾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想方设法活下去而已,我也一样。

    十四日午夜,蛇人突然向北门发动攻击,以近千的伤亡掘破城墙,江水倒灌入城,六月十五日凌晨,东平城破。但东平城早有防备,平民绝大部分已经撤离,而城中抓紧时间添造的船只也已足敷运载城中的五万士卒,城中撤退不及的两千平民随守军乘船杀开血路北逃。在江面上,帝国军与蛇人军发生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水战。由于蛇人没有什么正规的船只,东平城的守将又指挥得法,守军损失不大,仅被击沉一艘中等船只,共伤亡平民一千七百,士兵九百多人,帝国军前锋营参军甄以宁在此役中阵亡。现在守军暂驻东阳城,但东阳城失去东平城的屏障后多半难以维持,因为城中守军趁蛇人尚未渡江大举北上,已逐步撤往北宁城,准备殊死一战。

    这个消息到了十九日就已传遍帝都。这一战尽管失利,但其实帝国军损失很小,可是在这个一年里最热的一天来了这样的坏消息,还是让人烦躁不安,到处都有人在传播小道消息,甚至有说蛇人已经攻破了北宁城,马上就要杀到帝都来了。这当然绝无可能,蛇人走得不快,就算再势如破竹,从东阳城到北宁城也得四五天的时间。北宁城实力也不可小觑,根本不可能一触即溃的。

    东平城是帝国有数的坚城,在十二名城中排名当在前五位以内,但是在苍月公反叛时是因为守降献城才失守的东平城终于被蛇人攻下,这也是个事实。在那些百姓看来,高鹫城、东平城,这两座名列十二名城中的大城相继陷落,更是让人人心惶惶。帝国南九北十十九个行省,位于东南一带的名城有之江首府东平、闽榕首府南安、广阳首府五羊、南宁首府高鹫四个。苍月公叛乱后,南安城中只临时驻了一千守军,高鹫城破后,守军已弃城北归了,这样东南方的四个名城已陷落了三个。十二名城,四分之一都已落到了蛇人手里。

    二十日,帝君下诏祭祀战死者,武侯、沈西平、陆经渔配祀太庙,十万余士兵则在国殇碑前再竖忠国碑。帝国数百年,战死者的名字已经布满了国殇碑,何况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士兵,他们生前只是个无名的士兵,死了,就连名字都留不下来了。

    由于正值战时,祭祀不会很隆重,至少不会比天寿节隆重。竖忠国碑那天,薛文亦受命督工,他假公济私地让我和张龙友、吴万龄也抽空去华表山看看,找个由头喝两杯。他说“死者已矣”,倒也是言行一致。的确,战死的太多了,要伤心也无从伤起。

    二十一日,天气很好,又是个休息天,我和吴万龄两人一早就出西门上了华表山。到得山上,张龙友和薛文亦已经在了,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薛文亦取出一坛酒,我们围坐在一起,看着工匠竖碑。忠国碑没有国殇碑大,但也三丈多高,是个庞然大物,十万个名字布满了整块碑石。一下子战死十万人,这在帝国数百年历史上也是从没有过先例的,一些死者的家属也已早早地来了,那些孤儿寡妇穿着孝服,发出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哭声。山下,则是一片农田,田里的禾木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一些农人正在田里劳作。

    我端着酒杯看着他们,心头不禁又有一阵刺痛。

    此时在心里饮泣的,不知有多少人。那些去年还在的人,到了今年,都已经成为一个渐渐淡忘的回忆了。

    薛文亦叹了口气道:“我们也差点变成碑上的名字啊。”

    吴万龄也叹了口气:“要是我们一块儿死了的话,说不定连名字也留不下了。”

    十万个名字,看上去也实在触目惊心,而死在战火中的平民更不知有多少。张龙友喝了口杯中的酒,在一边插了一句道:“不要太多愁善感了,留不留得下名字,那又算得什么?”

    薛文亦道:“小时家父跟我说,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唉,这一名字,难道比生命更重要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仙逆 大夏文圣 神话之后 武圣! 玄鉴仙族 谋局 剑啸灵霄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遮天 志怪书 不朽凡人 修真门派掌门路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洪荒:截教副教主 洪荒之圣道煌煌 你们修仙,我种田 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