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资料(二合一)(第 3/4 页)
说着,雷布斯也是来到了叶新晨的桌子面前,然后打开了自己的手提公文包,然后从里面拿出了一些资料和笔记本。
叶新晨先看了看那些纸张资料,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图案和字,叶新晨只是扫了一眼,就皱了皱眉头,“小雷哥你这改动的有点复杂啊……”
“复杂是肯定的,不然你以为造车这玩意很简单?”
雷布斯的决策风格,和二十年前依然很像,因为他对于小米汽车的掌控权也是掌握绝对控制权,所以这就是为啥小米要用自己的钱造车,不接受外部投资?
因为从0造车是个周期长、风险大的事。
雷布斯曾经也说了,小米做好了三五年内只闷头耕耘,没量产车可交付的准备。
如果拿了投资人的钱,肯定要赶鸭子上架。
所以雷布斯决定前十年投入一百亿美金,成立全资子公司,掌握绝对控制权,和他一贯的风格相符:沉下心来把产品做好。
在前两年的那次发布会上,雷布斯也是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大规模创业,并且将亲自带队,把宝全压在aiot上,all in造车。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企业,就是创始人自身能力和格局的延伸。
特斯拉没了马斯克,大概率成不了。
而小米造车也因为有了雷布斯,变得有戏。
至于一些人还在纠结的为什么小米要造车?
从表面看,新造车确实是个风口。
你看刚入场的恒大,一辆车没造,只宣布了个造车决心,市值就冲破五千亿,有段时间市值还超过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成为华国第一大车企。
但从长期看,造车并不是核心竞争力。
信息科技领先,才是护城河,汽车只是载体而已。
就像二十年前,电脑是当时领先信息科技的最佳载体,十年前这个载体变成了手机,现在又变成汽车。
马斯克早在2015年就说过:能让特斯拉市值过亿的关键,不是三电技术,而是自动驾驶。
这也是为啥友商小鹏可以随便用特斯拉的电驱动技术,但一旦涉嫌“顺”了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反手就把你告上。
无论是车企,还是像苹果和小米这种科技公司,都在大搞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在aiot方面,小米有独特优势。但如果没有一个接下来十年最普及、离大众最近的aiot载体——汽车,那就像你空有一身撩妹的技巧,奈何木有妞那么憋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