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宇宙(五)(第 2/4 页)
佛经里说,要修炼到八地菩萨以上才可以。
由于这样细微的分别识,现象世界得以生成。我们把现象世界认为是真实的世界,是因为我们无法分辨最细微的分别识,因此看不出现象世界的生灭性。
分别识以极快的速度生灭。
我们再来看光量子,光是一份一份发出的,两份光子之间有一个间隔,如果用佛家生灭的观点来看,这难道不是一种生灭吗?
一份光子是生,间隔表示灭,没错!
这正是佛学与科学的共通之处!
要知道所谓的光,按照佛学观点,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所产生的幻象,而光传播的速度,正是对应于分别识生灭的速度!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我们在影院中看电影的情形来理解。
电影的画面其实是一帧帧静止的画面所组成,我们所看到的连续的电影画面,其实是我们自己分别识所产生的错觉,在电影播放时,两帧画面之间是有一个很小的时间间隔的,这个时间间隔大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无法察觉到这种间隔,因此,电影画面看起来就是生动而连续的。
而电影播放的速度,正是对应于电影画面帧的切换频率,当切换频率越快,电影播放的速度也越快,当切换频率恒定,电影的播放速度也就恒定不变。
由于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的速度都一样,所以光速相对我们每个观测者来说都是恒定不变的。
这样,从佛学的原理来看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前提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我们继续以这样的思路来探究。
很容易明白,所谓普朗克时间,就是分别识从生到灭的间隔,而普朗克空间,就是在这一个短暂的生灭中分别识所产生的虚幻的最小空间单位。
而为什么小于普朗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于科学来说是个禁区,从佛学理论则很容易解释:虚拟的四维时空幻象本身就是建筑在一个个连续不断生灭的分别识之上,想要用虚拟时空中的要素去探索建筑该时空的基元之间的缝隙,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想用一把钢尺去测量钢尺上两个铁原子间的距离,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看相对论中的第二个原理——相对性原理。
对于相对论所阐释的相对性原理,从佛学角度同样可以很好的理解。在佛家看来,我们每个人眼中的现象世界,都是因无明分别念建构而成。
因此,我们每一个观测者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每个人所观测到的一切现象,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观测,也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等量度,只不过大家的量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似的,所以,看起来现象世界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和量度。
然而,本质上说,并没有一个能够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所谓客观世界。如果有这样的世界,必然会有统一的时间、空间等等相同的量度单位,然而相对论效应的证实已经否定了有一套客观量度单位的说法。
那么,从佛学的角度,能否对相对论中的“钟慢尺缩”等效应进行符合逻辑的解读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