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第 3/4 页)
但如苏轼这般,洞明世事看透一切,却依然拒绝同流合污,依然保持心如明月,哪怕孤独……是另一种坚持!
无须区分哪一种更加伟大!
但无疑,这才是张凡想要给大家看的苏轼,这才是这一期典籍华夏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苏先生,又见面了。”
画面中,张凡的身影悄然走入月色,再度与苏轼相见。
或许是出于对苏轼的敬佩,这一次,张凡首次以“先生”相称。
可苏轼眉头一挑,却是笑道:“张凡兄弟!一别经年,怎地却生分了?”
张凡微微一躬身,肃容道:“先生不为名利所动,心如皓月,矢志不移,晚辈心中佩服。”
“呵……”
苏轼笑着摇摇头,仿佛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月光下,他在小小的庭院里踱着步子,这是他最后一天留在京城,明日便要动身前往杭州。
蓦地,苏轼抬起头,对上了张凡的眼睛,有些迟疑地问道:“不知……能不能有办法,让我看看一千年之后?”
哈哈!
张凡笑了,这正是鄙人的强项。
只是,先前那么多次,他与苏轼数次相遇,几乎都是他遭到贬谪,甚至险死还生的时候出现,苏轼却从来没提过这个要求。
莫非此次的打击,还要超过乌台诗案么?
不知道苏轼想要看的,是一千年后的什么。
吏治?政局?民生?
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最终草草失败。
重新掌权的旧党却也是乱七八糟,完全不是苏轼理想中的样子。
变法之事,几乎贯穿了苏轼的整个仕途。或许他是想要看看,一千年后的华夏,究竟是用的什么样的法度,是否完美无缺,能把一切他担心的问题全部解决?
张凡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苏轼,就如同静静的月光一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