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奇才乔亦翎(第 2/4 页)
这让萧让想起了当年刘邦和韩信的一番对话,韩信自诩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刘邦问他,自己可以带多少。
韩信说,大王是带将多多益善,臣是带兵多多益善。
这也是君臣的区别,如果真的让萧让自己去带兵,他或许真的不如别人,但是对于驾驭这些文臣武将,他肯定有着自己的想法。
看着乔亦翎呈来的奏折,萧让心里再次觉得,自己是捡到宝了。
乔亦翎提议,泾国接下来组建时所运用的征兵方式为,一级招募一级,不是统一派专门的征兵部门招募。
比如:大王委派完各部队将领后,让将军或是元帅来招募或是委任副将级别的将领。
然后再让各将领招募旗下的军官。最后各军官再招募各自旗下的士兵。
而且,必须对所招军兵的身体、年龄有着硬性的指标。
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军官士兵,来自于各个负责人的门生、朋友、同僚、宗族兄弟等。
师生关系、宗族关系,僚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牢牢奠定了将领的统治地位。
将官之间不但有提拔之情,也有伦理关系。
更重要的是,乔亦翎提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增收,这样各部军饷完全可以来源于自给自足,不靠朝廷下拨。
萧让翻看着乔亦翎这洋洋洒洒的奏章,心里也是多了几分期待。
这位武状元,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委以重任,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对自己完全忠诚的情况之下。
祁云之所以让自己觉得重要,正是因为他那刻在骨子里的忠心耿耿。
一定要想办法确定这件事情才可以,不然难免还要提防着,将来会有养虎为患的危险。
接着看手中的奏章,这奏章字数很多,但是每一句都是有价值的,毫无废话。
对于士兵的训练,乔亦翎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
一个部队骁勇彪悍的战斗力,首先取决于独特的征兵方法,之后便与组织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
新兵在经过一番遴选得以入伍后,要依据士兵个人的家乡出身等,再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作战小队当中。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