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盐村情况(第 2/4 页)
伊关还看到了很多带着手镣脚铐的罪囚,在工作着。
就连路边都是堆放着土黄色的粗盐,足足有半人之高,鞋子踩上去沙沙作响。
因此这里的人大多不穿鞋子的。
也有很多的盐工将粗盐使用提纯之法,再次熬煮、过滤成为白盐。
虽然做不到后世雪盐、精盐的级别。
但比以前吃大量泥沙做成的石头盐,好上太多太多了。
“这种上等白盐的出现,还多得伊老弟呢。”阎立本作为管理盐场的官员,当然知道这种提纯精炼的技术就是来自于伊关之手。
而且还是皇帝出钱购买的!
阎立本笑呵呵地说道:“这样的盐村,附近还有六个。”
“它们连起来就是盐城县。”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东楚有海盐之饶,文景之时,吴王刘濞为积蓄资财,加大煮盐规模,在海边丘陵之上建仓储盐,又开邗沟支道通向海边,形成若干河渠贯串各个盐场以便运盐,称之为串场河。”
“这就是盐城县的前身。”
“就是这样一个盐村,每年产出八百袋上等白盐,一石一袋。”
“就连长安商户吃的盐,都是产自于我们这里的。”
阎立本介绍起这些情况,脸上带着自豪。
伊关在心中默默计算了一番。
唐朝时期,一石为现代的106斤。
按照100斤来粗略估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