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千头万绪(2/4)(第 3/3 页)
实际上抗震器算不上太难,只需要在建筑的地基上面安装一套装置,能够根据地震的幅度和强度,来自动调整摆动幅度,屏蔽地震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原理并不难,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需要超高的控制能力,且是自动控制,因为地震发生谁也无法预测,需要超高的被动感应能力。
其次就是材料,在抗震器上面建设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需要强大的单位承受能力,需要特制的材料才能够满足要求。
除此之外,还需要很多附属设施来保证建筑平时的稳定性,同样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完的。
别看他整理资料很简单,实际上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技术,他需要在虚拟图书馆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而且光是找资料还不行,他虽然很相信这些资料提供的技术,但是也不能不加思考就直接抄,他需要自己分析,将零散的技术组合成一套方案。
这也是他虽然拿出来很多技术资料,但是却依然要科研人员进行实验,验证整套方案是否可行。
虽然凭借他的大脑,分析能力并不差,但是毕竟没有进行过试验,中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导致整套方案可行性下降。
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停对原有方案进行实验调整,这中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复杂性结构,存在这样的问题越多。
像他提供给玄武科技公司的那么多电子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技术,他们的研发团队,就是在他的方案上面,不停调整,以达到符合设计目标为止。
像更加复杂的半导体设备,他们到目前还没有全部完成实验调整任务,还在实验室里面苦苦的研发。
当然,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技术,没有制造半导体芯片技术复杂精密,这也是他敢答应两年内开工的重要原因。
如果都像半导体设备那么复杂,光是研发时间就超过一年,他绝对是不敢答应,就算是答应了,也只能使用国外的现有技术来建造这些建筑了。
为了能够尽快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他决定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尽量减少他在其他方面付出的精力,尽量让手底下的人去完成工作。
例如邮电部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招标会,以及广交会的参展,他本来是打算去一趟,现在他也决定交给员工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