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繁星空间站,进化!(第 3/4 页)
谷脖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顾虑了。
以前的超重型火箭不划算,那是因为它不能复用,用一次就扔,10米直径的整流罩太浪费了。
空天飞机“不好用”,那是因为它的货舱尺寸太小的,根本运不了大尺寸的航天器构件。
但实用科技可以把这两项技术结合一下,造出可以复用的超重型火箭,再增加一下尺寸,那就是超超重型火箭。
也就是正在研发中的超级火箭发射系统,直径20米的巨无霸。
用它来运送零部件,绝对所向披靡。
太空电梯的事倒是也有考虑,因为做“绳子”的材料已经有眉目了,就是石墨烯。
不过要造出太空电梯需要的“绳子”还得再努努力,所以干脆就先用超级火箭助力千米级航天器计划了。
并且太空电梯在太空轨道上的“配重”也需要先打个样,千米级航天器就不错。
所以就有了现在公布的千米级航天器计划。
说是这次的千米计划,其实也是分阶段的。
繁星空间站现有的“五十米”规模依旧是第一期,第二期不用“复制粘贴”了,而是改名叫“三百米”。
这个“三百米”规模是加上第一期“五十米”的。
第二期计划的第一步是增加空间站的对接口,这一步还用不到超级火箭,升级版的可复用长征五号就可以。
到时候会发射一个带有飞船停泊设施的试验舱,它有4米直径的舱体,总长的16米,中间部分有对接口,可以对接到核心舱的“后边”,跟核心舱形成“t字”结构。
这个特殊试验舱的两边都有节点舱,但这种节点舱只有对向的两个对接口可供航天器停泊。
比如木鸢号空天飞机和奔月级飞船。
当它们对接到这个节点舱上之后,它们的舱室就贯通了,且相距不到3米,加上奔月级飞船的生活舱阻隔也才7米,比之前要穿过整个核心舱才能搬运东西方便多了。
有了这个舱室,空间站可以同时停泊四艘航天器。
再加上核心舱原本的舱剩余泊位,可以说很灵活了。
之所以个舱室还有实验功能,纯粹是空着也是空着,与其做成纯粹的拓展停泊口,不如加点实验机柜,还能多做几项实验。
之后二期工程的第二步就需要超级火箭了,因为它要运大件。
也就是观众看到的空间站“大圆圈”。
它是可折叠的旋转模拟重力舱,展开之后直径能达到100米。
大圆圈的舱室不是贯穿的圆环,而是四个10米长的独立弧形舱室,由四根圆柱型伸缩通道连接在中心转轴上,然后彼此之间有长短不一的合金管做连接,让它更牢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