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贾府衰败的原因和《红楼萝》中的大智慧(第 3/4 页)
《红楼梦》中充满着智慧,除了在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以及日常生活中包含和显示的智慧之外,也常有一些格言名句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人生智慧。例如:
秦可卿的上房中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五回)
“太虚幻境”石牌两边有一副对联,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孽海情天”宫门上也有一副对联,说:“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写出爱情的艰难和爱情失败者之多。
“孽海情天”宫内“薄命司”两边也写着一副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写出红颜薄命,和人性的规律。
贾雨村在苏州林如海的家馆教学,闲时偶至郊外漫步,在破败的智通寺门旁看到一副旧破的对联:“身后有余望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贾雨村揣摩,必是“翻过筋斗来的”人,才有这样的文思。(第二回)筋斗,即跟斗。比喻饱经世事动荡,或遭受重大挫折之后,看破世情的人。只有他们才会有急流勇退的思路。
这些都可以说是富含人生智慧的佳言警句。
《红楼梦》还包含了人生的大智慧,主要是《好了歌》和甄士隐所吟咏的诗歌等。
给宝玉以彻悟的看穿人生底范之歌《好了歌》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描写甄士隐在女儿丢失、房子烧掉之后,又被岳丈骗光钱财,急愤怨痛,贫病交攻。忧愁之中,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荒冢:荒草盖没的坟墓。)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等到钱财积聚得多了,人也年老将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大某山民姚燮在第一回回末总评中说:“《好了歌》,醒世最为晓畅。惜恒河沙中,绝少领悟人。”脂砚斋戚序评《好了歌》说:“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这个《好了歌》的确讲出了人生的消极一面的真相。如果为了一己的私利而活着,从旁人看来,这种人就像《好了歌》所形容的,毫无意思。有的人从这个消极方面来观察人世,也会感到没有意思,甚至“看破红尘”。甄士隐就是这样。
甄士隐的解释诗及其他
甄士隐陷入了人生的绝境,正在这时,他听到了这首《好了歌》。
士隐听了这《好了歌》,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当年有多人做官的家庭,他们的住所现在已经颓败,落到一片荒凉。)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以前繁华的歌舞场所,早已倒闭消亡,现在只剩下一片荒地。)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逢窗上。
(这一家的一代人败落消亡了,那一家的另一代人又兴起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不要自感青春年少,得意洋洋,没多久就会衰老颓唐。)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今夜的青年沉醉于男欢女爱,他们很快就会像上一代人一样死后化为白骨。)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