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问答调整(第 4/4 页)

    就这样,《仓颉篇》包括它的续作,就达到了总共一百二十三章、七千三百八十字,俨然是一部煌煌大典。

    班固《汉志》记载:‘苍颉一篇。’注云:‘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其‘小学家’小序又云:‘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仓颉篇》。’

    班固又说:‘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

    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仓颉》,又易《仓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

    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郎中贾鲂承班固所续而广之,扩充三十四章,名为《滂喜篇》。

    《隋书·经籍志》着录‘《三仓》三卷’,注云:‘秦丞相李斯作《仓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仓》。’

    唐人张怀瓘《书断》也说:‘和帝永元中,贾鲂又撰《异字》,取(班)固所续章而广之,为三十四章,用《训纂》末字以为篇目,故曰《滂喜篇》,言滂沱大盛。……《仓颉训纂》八十九章,合贾广班三十四章,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备矣。’

    《北史·江式传》也存类似记载。梁庾元威《论书表》:‘李斯造《仓颉》七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母敬造《博学》七章,后人分为五十五章,为《三仓》上卷;

    至哀帝元嘉中,扬子云作《训纂》记《滂喜》,为中卷;

    和帝永元中,贾升卿更续记《彦均》,为下卷,故后人称为《三仓》也。’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汉三仓”,即原本“秦三仓”为上卷,扬雄所续《训纂篇》为中卷,班、贾所更续者《滂喜篇》为下卷。

    就目前材料来看,汉初改编的五十五章本流传范围很广,影响也最大。

    《仓颉篇》在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训词释义之作,犹如字典,以备检索。

    其中汉代有扬雄的《仓颉训纂》,和杜林的《仓颉训纂》《仓颉故》;

    魏晋之后,又有张揖《三仓训故》和郭璞《三仓解诂》;

    其中,《隋志》中着录《三仓》三卷,并注云‘郭璞注’,可见唐人所见者,仅郭璞《三仓解诂》而已。

    《仓颉篇》虽然是《史籀篇》的继承和发展,收集了当时的简易便捷之体,但随着华夏文字不断发展并演进,到了汉代,尤其是是东汉,《仓颉篇》所收之字已大多成了古字、难字和希用字,所以不便实用,其少人问津的历史命运便在所难免。

    自史游的《急就篇》问世,《仓颉篇》便少人问津而渐次式微。

    到再后来,唐人修《隋书》,便只着录《三仓》三卷,到了明人修《宋史》时,便不再提及《仓颉篇》。

    所以有学者据此推断:《仓颉篇》亡佚于宋室靖康倾覆之际;但据常理推测,其失传的时代或许还要早,大致在唐宋鼎革之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希腊神话 小老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重生之民国元帅 办公室潜规则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汉帝国风云录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