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问答调整(第 3/4 页)

    至于其他的诸子百家典故,基本也都是一样的道理——诸子百家一大抄,虽然披着各种不同的皮,但核心价值观往往并没有什么太大诧异,顶多就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这两句,前一句是‘焚诸子百家之书’的补充条款,即:不单单要烧了诸子百家的着作,也同样不允许百姓谈论,以避免这些危险的思想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继续留存在华夏大地。

    至于后半句,即‘以古非今者族’,那就更是言简意赅了:秦之前,华夏民族从未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政权,所以对于嬴秦而言,很多历史经验都失去了参考价值,甚至可以说是成为了政权前进的障碍。

    如嬴政统一天下之初,总有儒生跳出来,教嬴政应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天子,惹得嬴政不胜其烦,甚至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留下了‘李斯吃块肥肉怎么了?!’的经典场景。

    所以,通过法令的方式,禁止民众以历史经验平叛嬴秦,也是题中应有之理——作为华夏第一个统一政权,对于嬴秦而言,没有任何历史经验靠得住,只能靠自己摸索。

    再之后的几句,如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同样是作为焚书令的补偿条款——包庇的官员连坐;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则是为焚书令定下时限:三十天之内,凡是中央下令焚毁的书,都必须全部焚烧;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也终于说到了重点:哪些书不烧呢?医学、药理、占卜、卦算、耕种、植树相关的,即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同时,又不包含某人思想哲学、人生哲理的书籍,可以保留。

    再到最后一句: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则是与刘汉‘将普法进行到底’的思想背道而驰,将法律局限在了‘我让你学,你才能学,我不让你学,你就不能学,我说法律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的程度。

    结合这此间种种,我们便不难发现始皇嬴政《焚书令》所要烧毁的,是哪些书籍了。

    ——故战国列雄之史书、诸子百家思想精华,诗、书等经典,以及律法。

    但很显然,作为启蒙读物的《仓颉》《爰历》《博学》三篇,即不属于某国史书,也不属于诸子百家中某一家的思想精华,更和律法扯不上关系。

    再结合秦灭亡之后,汉室在极短的时间便整合《仓颉》《爰历》《博学》三篇共计二十章,以六十字为一章,重新整理出五十五章,共三千三百字的‘四言汉仓颉’,也不难推测出这三篇启蒙读物,是并不包含在《焚书令》的打击范围内的。

    原因很简单:根据历史记载,将《仓颉》《爰历》《博学》三篇整合为‘四言汉仓颉’的,是‘闾里书师’。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某几个在乡下教书,给小孩儿启蒙的半吊子书生、文士,连名字都不配留在史书之上······

    在那个书籍无比珍贵的时代,如果《仓颉》《爰历》《博学》三篇也被包含在焚书令的打击范围内,那‘闾里书师’能拥有这三本着作,并轻而易举的将其整合为一,显然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在‘闾里书师’于汉初改变《仓颉篇》之后,生于西汉末年的辞赋家、思想家扬雄采摭众家之说,辑成《训纂篇》,而后顺续《仓颉篇》,凡三十四章,同样是每章六十字,共二千零四十字。

    到这里,《仓颉》已经有了八十九章,共五千三百四十字;

    东汉的名家班固,则在扬雄续作的基础上,又续作了十三章,共一千三百八十字,将《仓颉篇》的篇幅推高到了六千七百二十字;

    东汉和帝时,郎中贾鲂又~~~在班固续作的基础上,扩充、删改三十四章,共二千零四十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希腊神话 小老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重生之民国元帅 办公室潜规则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汉帝国风云录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