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比德国人快!(第 1/3 页)
小汪承宇早就被送回临时铁皮宿舍了,谭雅虽然不干体力活儿,但是精力也透支了,脸上有了明显的倦容。
高压舱的环境严重制约着体力,严开明从一开始就坚持在岗位上,这个时候他不能让工人们看到他的疲态,他必须坚持。
已经进行一半了,工人们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时间虽然还很充裕,但是短时间内实在不能再找出第三组人来,也就是说这两组人必须连夜奋战,可照这个速度下去,来得及吗?
现在还不是和德国人发生直面冲撞的时候,因为华铁自己的人员还不能确保换刀成功,一旦出现问题还得让鲍尔手下那些人善后。
严开明有些忧虑,作为一个资深的工程人员,那么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好容易迎来了中国铁道盾构元年,绝不能在这个征程上倒下,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这个时候信念很重要,从高压舱出来,一身泥水的严开明轻哼起了歌,那曲调正是伴随着先辈们四十年征程的那首《铁道兵志在四方》,曾经唱响在祖国大地上,这首歌到哪里哪里就织起一张张铁路大网。
如今岁月荏苒,征程不止,战斗不息!
一开始只是严开明一个人在唱,在场有不少原铁道兵老兵,他们听到严开明的哼唱后也加入了进来。
渐渐的,哼唱变成了共鸣,歌声从小到大,成了一曲合唱。
人为什么要唱歌?
这是一个涉及哲学、历史、人类学等等诸多领域的课题,歌声有无数的作用,此时这首老军歌在新式开工的隧道里唱响,唤醒了好多人渐渐远去的记忆,那战天斗地的日子曾经与他们血脉相连,如今他们在进行另一场战斗,激情的血液在身体里沸腾,顿时躯散了疲倦。
“党员留下,其他非党人员回去休息。”人群中自发的爆出一声呐喊。
“凭什么让非党人士回去?我们不比党员差。”
“小睡四个小时,天亮前重新上工,明天中午前务必完成任务。”严开明意识到适当的休息很重要。
尽管不情愿,但是很多年轻的工人还是放下了工具,他们把工具码得整整齐齐的,以备再上工时很容易找到趁手的工具。
很久没有组织党员突击队了,过去那是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才有的组织形式,现在就是有困难的时候。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