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本能行为障碍的秘密(第 3/4 页)
a.不时地想吃东西,并总是问自己:是不是该吃饭了,晚餐吃些什么
b.你忘记进食而消瘦
c.尽量坚持有规律的进食
4.工作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会:
a.以洗浴放松自己
b.与朋友一起去喜爱的餐厅会感觉好一些
c.去健身房锻炼
5.在超市里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介绍时,你关注的是:
a.卡路里含量
b.脂肪含量
c.营养价值
6.出现经期综合征时,你会吃两汤匙冰淇淋,然后:
a.把剩下的都吃完
b.当天不再吃甜食
c.放回冰箱
7.为了祝贺你最近的提升,你的朋友请你吃西餐,你会:
a.不点面包,点一些价格比平常贵的菜
b.不管任何禁忌,尽情狂欢
c.吃鱼或者意大利通心粉,拒绝甜点
8.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经常:
a.还没有到吃饭时间,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了
b.不怎么想吃东西,除非是你最喜欢的食物
c.需要经常被鼓励才能吃完所有的东西
9.在任何情况下,当你过分沉溺于食物中时,你会:
a.厌烦、愤怒、伤心或者压力很大
b.在家人、朋友的关爱中,开心得不考虑自己吃了些什么
c.吃过之后就后悔了
10.下面的问题,请你用“是”、“有时是”或“否”回答:
a.无时无刻不在节食
b.每次吃油炸食品和面食都会后悔
c.每小时总有几次想吃东西
d.只吃无脂肪的食品
e.吃东西时总是不能细嚼慢咽
f.愿意为家人、朋友的和睦关系做任何事
g.每天测量体重
h.对体重无所谓
i.经常无精打采
k.脑子里总有适当的卡路里限度
评析:
分值表
■第10题视情况而定:a(210),b(012),c(210),d(012),e(210),f(210),g(012),h(210),i(210),k(012)
0~12分,看来你正是一位减肥强迫症患者。与那些吃零食让自己满意的人不同,这个类型的女性总是否定自己的食欲,刻板地进食。她们总是担心自己吃得太多会发胖,每次进食之后,又总是后悔自己吃得太多。
通常这个类型的女性偏爱运动,她们可能与家人或朋友之间有矛盾,或者感情生活遇到麻烦,或者工作不顺心等。这种情形下,她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放进嘴里的食物。为了减轻体重,她们甚至拒绝出席宴会。渐渐地,这会形成一种减肥强迫症,而她们的体重会突然地显著减少或增加。
13~26分,还好,你是一位理智的进食者。对你来说,食物只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与工作或交朋友一样,但这并不是说你没有享受进食的乐趣,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体形很自信,所以不会拒绝进食。当你坐下来进食的时候,哪怕是一顿快餐,你也会吃光盘子里所有的东西。
27分以上,你面临另一种危险——食物迷恋。如果你新陈代谢很快,你仍然可以放开大吃而不用担心长胖,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因为吃得太多而发胖。
心理问题59自伤
■只有伤口才能让心平静下来
■问题描述
半年前,家勇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都市的繁华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接到父亲病重的电话。等他日夜兼程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家勇不相信父亲真的会走,他后悔极了,说:“如果我不离开,这一切也许不会发生。”带着深深的愧疚,带着母亲和亲人的希望,他再次回到学校,却再也找不到初来时的感觉,还时常接到母亲充满悲伤的电话,他难受极了。渐渐地,他发现,每次用刀子把自己的胳膊划破,看到红色的血滴在地上,心情就会好转……一段时间过去了,家勇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发泄情绪的方法,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好像出现了问题。
■问题分析
所谓自伤,就是有意识地以种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损伤部位是自己够得到的地方,且多为机械伤,方向一致,范围较集中。其目的只是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的方式不同,可用刀或其他器械切割,或者吞食异物。在精神障碍病人中,自伤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与病人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有关。
有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会选择自伤,比如用尖刀划伤自己、用头撞墙、用烟头烫自己、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自己,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伤害自己,这些都属于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一般持续多年,可多次发生,方式呈多样化,但致死性低,大多伴有情绪焦虑或不稳定。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1.言语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2.情绪不稳定,多数伴有憎恨自己,感到沮丧,有被抛弃感,或者有抑郁、愤怒等情绪。绝望、焦虑、愤怒及认识狭隘是主要的心理状况。
3.实施自伤时的故意性。也就是说个体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应该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被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4.自伤直接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不像抽烟、酗酒对身体的伤害那样要过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5.自伤损害的程度有限,一般为轻微或中度的伤害,且具有重复性。不会出现重大、致命性的伤害,如挖眼等。
6.无自杀动机,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自伤的个体偶尔也会出现自杀意念,但他们还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我伤害行为不同于自杀。
自伤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自我发泄方式,企图用身体的痛苦来抵消心灵的痛苦。它甚至是一种想活下去的呐喊。希望自己借助这些方法,摆脱挥之不去的不愉快感觉。自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对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会造成自伤者的一种依赖心理。当遇到痛苦的时候,会依赖于用自身的痛苦来抵御外界造成的痛苦。
自伤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患者因有强迫性格或太过追求完美而自伤;另有些患者依赖性格过重,会以自伤行为来引起别人的重视。自伤者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自认为有缺陷或是能力不足,他们觉得情感上没有人可以依赖或信任,给人的印象总是紧张、害怕。而为了缓和持续不断的紧张、害怕,自伤者经常背负着沉重的愧疚感,怕别人视自己为危险人物或极度厌恶自己,这些担心带来经常且毫无根据的愧疚感。此外,自伤者对情绪的痛苦是极端敏感的,他们无法信赖别人,宁可选择自己来掌控体验伤痛的过程,以及伤痛之后留下的麻木感。疼痛与自我伤害就是为了产生宽慰与安全感。
至于自伤的外部原因,有学者指出,自伤者最初可能是为疏解压力、发泄愤怒。我们认为,自伤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诱发事件。通常是真实的或感觉到的失落、受拒绝或被抛弃的事件。
2.无法忍耐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可能是情绪低落或麻木的感觉。
3.开始想尝试自我伤害行为。
4.实施这些行为,实施中个体通常感到“部分疼痛”或“完全麻木”。
5.得到短暂的心情舒解。
创伤经验通常可以在冲动性的自我伤害行为中看到,不论是在行为的不久之前发生或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都和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一旦自伤的行为出现,就会出现模仿效应,自伤的次数和频率会快速增加。
■解决之道
一、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知道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法宝就在自己手中。
二、重拾对生活的积极情绪和欢乐
对于感到“生活单调、缺乏挑战性”的个体来说,对这类自伤的预防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缓和自我伤害的冲动、念头,恢复到以前的日常生活状态。
三、心理治疗
要让患者表达其不良心境、自伤的冲动和想法,使病人明白自伤的想法纯粹是自我心境所致。帮助患者认识其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并要使患者得到保证,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他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患者应认识自己的病情,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增强自控能力,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物品。
四、要适度、合理地宣泄
妥善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换一种利人利己的宣泄方式,如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娱乐活动等。还可以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经典的做法便是“化悲痛为力量”。
五、正确对待挫折
要调整对挫折的认知方式,提高适应能力,关键是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痛苦、忧伤、失望,但另一方面,会给人以教益和磨炼,使人变得聪明、坚强、成熟起来。
■心理测试
自伤倾向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我的身上经常伤痕累累,这些都是我自己割破的。
2.我曾采取一些令自己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
3.我曾有用刀割伤、刺伤自己,拔自己的头发或眉毛的行为。
4.我用烟头烧灼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5.我觉得身体受之于父母,应该格外珍惜。
6.我从不会做出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觉得不值得。
7.我经常自己打自己,有打脸、撞头、打头、掐脖子等行为。
8.我有时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9.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我总是觉得这些人太愚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