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章 轻微病态心理的秘密(2)(第 2/4 页)

    9.你是否嫉妒别人的生活?

    10.你是否嫉妒别人的家?

    11.你是否嫉妒别人的性生活?

    12.你是否嫉妒别人的衣服?

    13.你是否嫉妒别人的工作?

    14.你有没有讲过自己朋友的坏话?

    15.假如朋友外出游玩而没有邀你一起去,你会伤心吗?

    评析:

    回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10分以上:你的生活确实已经遭到嫉妒心理的破坏,它已损害了你与他人的关系,你对自己的一切逐渐产生不满。在嫉妒心理产生潜在的、更大的危害之前,你的确应该努力控制一下它的发展。

    4~9分:你有较强的嫉妒心,但这并不是你生活中唯一的情感。嫉妒心影响了你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了你对他人的感情,但它并没有主宰一切。假如你能够予以克服,一定可以从中获益匪浅。

    3分以下:在你的生活中,嫉妒心所产生的作用十分小,属于合理的、自然的人类情感。

    心理问题27空虚

    ■算了,就这样,没啥干头了

    ■问题描述

    王某是个男孩子,正在上高一,家庭生活富裕,经商的父母每天给他许多零用钱,用完了还可以向父母要,用多少要多少。他自己说,学习完全是为了父母,自己根本不想读书。他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试好坏无所谓。节假日成天闲逛,毫无目的地东遛西转,整天感到无聊、无事、无奈,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乎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能让他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兴趣,没有欲望,没有爱好,也没有精神,更没有目的,凡事与己无关,自己也根本不想操什么心,看到期末自己的成绩单上红灯高挂却无动于衷。有时他对目前这种心态也很苦恼,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

    ■问题分析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里不充实的表现。空虚心理其实是一种社会病,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不良心理。

    心里空虚的人不思进取,没有奋斗目标,自然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他们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常常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虚、寂寞难忍。空虚者常常寻求刺激,比如抽烟、喝酒、赌博、闹事等,以此来消磨时间、摆脱寂寞。有的空虚者甚至会偷盗、抢劫、奸淫等,走上犯罪道路。

    人们通常是因为下述两种情况而空虚。

    1.物质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忧虑。此类人习惯了满足与享受,看不到或懒得思考人生意义所在,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从而整日安于享乐、无所事事、空虚度日。

    2.人生目标不切实际,遭受现实打击。有的人心比天高,目标不切实际却又不懈追求,当目标无法实现时,感觉饱受挫折,心灵便虚无空荡,一蹶不振。

    空虚是一种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空虚的心理,可来自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而产生无奈、沮丧、空虚之感;或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地讲求个人的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万念俱灰;或是因退休、下岗、失恋、工作受挫、投资失误、经济拮据等导致失落和困惑。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问题,也就必然会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人要有点精神,要有所追求,要有精神支柱,要有一种献身精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就要求人们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事求是地应对一切。人老了,退休了,还可奉献余热;下岗了,可以再求职,以此作为人生拼搏的第二起点;工作受到挫折,投资失败了,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将其视为成功的“奠基石”,审时度势,东山再起。总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充实自我,战胜空虚,就一定能迎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光明。

    ■解决之道

    一、及时调整生活目标

    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因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二、要有一定的志向

    有志向才会有追求和拼搏,才会体验到拼搏的乐趣和成就感,才会珍惜生命。但是要注意志向的现实性:志向太低了无需努力,也不会去努力;志向太高了难以奋斗,也无从奋斗;到头来仍然是没有努力和奋斗,空虚度日。所以志向一定要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符合。

    三、要改变懒散的习惯

    因为懒散,不想有所追求,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寻求消极刺激,自然空虚。因此,要在生活中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逐渐养成勤劳的习惯,从劳作中获得乐趣,心灵才会充实而不空虚。

    四、求得朋友支持

    当一个人失意或徘徊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予力量和支持,给予同情和理解。只有在获得很多人支持时,你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五、读几本好书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读书能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与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

    六、忘我工作

    劳动是摆脱空虚的极好办法。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

    七、转移目标

    当某一种目标受到阻碍、难以实现时,不妨转移目标,如除了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困扰的心平静下来。当有了新乐趣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去迎接丰富多彩的生活。

    八、要多与人交往

    与人交往,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心灵将得到熏陶和充实。但要注意,交往对象不能也是空虚者。这样的人只能使自己更加空虚,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心理测试

    空虚心理的自我测试

    请回答下列问题,对符合自己情况的画“√”,反之画“x”。

    1.不常与友人交往。()

    2.没什么特殊的爱好。()

    3.不大喜欢单位(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事(同学)。()

    4.经常与家庭成员发生口角。()

    5.吃饭时不感到愉悦。()

    6.对工作(学习)感觉很痛苦。()

    7.常常一有钱便购买东西。()

    8.对将来并不怎么乐观。()

    9.无论干什么都不觉得高兴。()

    10.不大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

    11.经常埋怨单位(学校)离家太远。()

    12.虽然生活不错,却不大快活。()

    13.常常因零钱少而感到不满。()

    14.常常想换工作单位(学校)。()

    15.认为各方面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评析:

    “√”为0分,“x”为1分。得分为0~2、3~5、6~9、10~13、14~15,则空虚度分别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

    9分以下:生活充实度不够,比较空虚。对生活和工作多有不满,难以感觉到生活的乐趣。但因态度坦诚,从而表明这种人具有改变生活、工作现状的愿望。有这种愿望还应认真分析不满的原因,并应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

    9分以上:对生活、工作现状满意,精神上较充实,往往生活态度乐观,充满热情。但如果答题时不够诚实,则说明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满被隐藏了起来,也许这种人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因此很难自我改善。

    心理问题28浮躁

    ■做事没有恒心,老是半途而废

    ■问题描述

    张某,男,26岁。他主动找到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苦闷:“我近一年来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待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啊!以前也曾炒过股,倒过一些货,但都是赔多赚少,后来我就去买彩票,一心想中大奖,可结果花了几千元连个响都没听着!后来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啊!后来听说某人很有钱,于是写了信去求援,说自己很困难,可他连信也没回,气得我去信大骂了他一顿,还讲了些威胁的话。为此我心里也确实感到失衡,但这种恶作剧让我解恨呀!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问题分析

    “浮躁”表现为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浮躁是当前一种普遍的病态心理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措,心里无底,慌得很,对前途无信心。

    2.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更显出一种焦虑的心情。

    3.盲动、冒险。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敢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违法犯罪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生浮躁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感到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情绪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产生浮躁的个人原因是攀比,我国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的人较早获得成功,有的人却迟迟没有什么进步,于是攀比在所难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攀比导致有的人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但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

    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与我们所倡导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的精神相对立,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极为有害,必须加以克服。

    在当代中国,浮躁心理尤其成为青少年的通病之一,常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神气,又想当企业家,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青少年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影响。在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甚至无法适应,表现出患得患失、心神不安、急功近利,于是出现急躁的心态,这种心理往往会影响到子女。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他们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只知道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能挣大钱,就想做什么。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例如,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炼”。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糟”,“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磨炼,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学习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优良品质,并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培养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解决之道

    一、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主要方式。比较要得法,要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否则就无法去比,得出的结论也会是虚假的。知己知彼就不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不会产生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感觉。

    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控制情绪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如你可这样暗示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总会有一种最好的选择,我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决不让情绪来主导我的行动,只要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就是一个战无不胜、快乐的人。

    三、要有务实精神

    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开拓当中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心理测试

    浮躁心理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做事没有恒心,经常见异思迁。

    2.经常心神不宁和焦躁不安。

    3.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还大。

    4.经常头脑发热,有盲从心理,譬如对于炒股票、期货等。

    5.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经常跳槽换工作。

    6.遇到事情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7.恋爱时经常见异思迁,把恋爱当成好玩的游戏,寻找异样的刺激,以打发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8.求职中往往想着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向往高收入、高地位,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结果处处碰壁。

    9.总是渴望和力求结识比自己优越的人,而对不如自己的人则爱理不理,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某种好处。

    评析:

    如果有6个及以上问题回答“是”,那么毫无疑问你有浮躁心理。

    心理问题29完美主义

    ■不能原谅自己比别人差

    ■问题描述

    小艾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她的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大学老师,家教特别严。小艾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妈妈的性格特点很相似,她害怕爸爸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她常常要照顾弟弟,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做表率。当她出现失误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以使弟弟引以为戒。所以,小艾在家是一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全职剑修 重生都市仙帝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红色莫斯科 元始法则 怪谈游戏设计师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他比我懂宝可梦 东晋北府一丘八 退下,让朕来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穿书自救指南 嘘,国王在冬眠 母亲 剑名不奈何 是心跳说谎 一念神魔 看鸟吗哥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夺嫡叶娇李策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安徒生童话 疾风吻玫瑰 惊落晚秋 心给他,钱给我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地狱公寓 我的锦衣卫大人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