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轻度心理异常的秘密(1)(第 2/4 页)
2.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3.对特殊物体的恐惧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
有专家指出,恐惧症并不是什么难以治愈的顽症,只要接受适当的治疗,90%的患者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无论病史多长、病情多重,治疗效果都很好。
■解决之道
一、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恐惧
通过解释、疏导,告诉自己之所以对某种物体、情境或人恐惧,是因为主观的意念所致。如社交恐惧,就是自己的一种强迫性的消极观念占上风,总担心与别人谈话、交往时,别人会嘲笑或看不起自己,不管事实上是否如此,总觉得很不自在、很尴尬、很恐慌。所以,要消除恐惧症,就要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害怕情绪。
挫折也是一种磨炼,要拿出积极的心态和行动,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脚走。不必太在意外界因素,你的信心和努力才是真正使你成长的动力。
二、针对个案采用系统脱敏法
所谓系统脱敏法也称缓慢暴露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每次在引发恐惧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自己作出抑制恐惧的反应,恐惧感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恐惧反应间的联系。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惧症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鼓励自己去接触使自己产生恐惧的人群、事物或情境,即使暂时产生恐惧感,也要忍受和适应,直到恐惧情绪全部消失为止。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惧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找出所有使自己感到恐惧的事件;然后将这些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放松;想象脱敏训练;实地适应训练。
如陈石对坐车反应强烈,可见车厢是引起反应的物体。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定刺激步骤。
(1)想象自己在狭小的车厢里,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整情绪。让自己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坐在车中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2)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车辆,想象自己就在车中,告诉自己车辆并不会伤害自己。
(3)在朋友的陪同下尝试乘坐公共汽车。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克服惧怕乘车、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就会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测试
恐惧症的自我测试(一)
请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时,你会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和觉得孤立无援的感觉吗?
2.当你坐飞机时,你时常担心飞机掉下来自己会摔死吗?
3.你对商店、广场、摩天大楼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有害怕的感觉吗?
4.你有过小时候看见一个小孩被划伤之类的,从此以后就对相关物有恐惧心理的经历吗?
5.你极度害怕自己的皮肤和动物接触被染上疾病吗?
6.你害怕在公共场合被人注意吗?
7.在公众面前讲话时,你有谨慎紧张、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感觉吗?
如果你对上面7个问题有2个以上作肯定的回答,那么你可能患有恐惧症。
恐惧症的自我测试(二)
这是一个五岁小女孩的梦。小女孩的母亲牵着小女孩的手在路上走,小女孩看到路旁蒲公英开花了就去摘,但就在女孩摘花的时候,母亲却逐渐走远。女孩很想追上母亲,但不知道为什么双脚却不听使唤。于是女孩大声叫:“妈妈!”请问你认为在梦中的这位母亲会有什么反应呢?
a.没注意到小女孩的叫声,继续愈走愈远
b.立刻回头,跑到小女孩的身边,抚摸她的头
c.停下脚步,并回头向小孩挥手,示意她“快点过来”
评析:
选a的人,有广场恐惧症倾向。在潜意识里对“分离”感到不安。或许你在幼年时断奶比较晚,导致离开心爱的东西就会感到恐惧。由于比一般人更害怕孤独,因此,一旦置身于空旷的地方,便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不安。相信只要找到一位能够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心的恋人,应该就不会再对广场感到恐惧了。
选b的人,正好相反,有密室恐惧症的倾向。此答案显示在幼年时期受到过母亲过分的保护。受到母亲过分的疼爱虽然不错,但相对地,却使你丧失了主体性。因此,你心里感到不安,害怕完全被母亲控制。此种窒息感便以密室恐惧的形态出现。建议你训练自己独立,以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选c的人,是属于正常的人,和母亲之间有适当的心理距离,表示从幼年期开始便和双亲之间维持着稳定的心理关系。换句话说,至少你对空间不会感到恐惧。
心理问题9抑郁症
■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经常心烦意乱
■问题描述
阿青,大一女生,首次远离家乡和父母独自一人来上大学。刚进大学的她对一切事物既觉得很新鲜,又觉得难以适应。此后,她做很多事情都觉得很困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后几名。渐渐地,她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没什么意思,对各种活动开始失去兴趣,产生孤独感、无助感、无依靠感,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整天待在宿舍里,也不跟宿舍同学说话,只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听音乐;或者自卑自怜,以泪洗面,表现出退缩、冷漠,易产生疲倦感,时常感到头晕头痛,终日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长吁短叹,情绪极为低落。
■问题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段时间感到不快活,比如我们失去了亲人、做错了事情、遭到领导的批评,甚至是夫妻间吵架拌嘴,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失落和无助、自责和内疚,因而情绪低落、沮丧,这就是抑郁。
与一般的悲伤不同,抑郁比悲伤,也比痛苦、羞愧、自责等任何一种单一的负面情绪更为强烈和持久,给人带来的影响也更深重。抑郁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有某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果能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积极面对所遭遇的现实和处境,接受悲伤的现实,就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积极调整心态,长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笼罩在抑郁的阴影下无力自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这时他们就患上了抑郁症。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味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导致生活能力减弱和职业功能降低、工作效率下降。
1.仪表。这种病人的仪表颇具特色:往往衣着随便,不知梳洗,给人一派颓废潦倒的印象;面容愁苦,甚至两眸凝含泪珠,稍启诱,便泪如雨下;动作甚少,甚至端坐半晌而姿势不变。有的人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悲哀抑郁,有的甚至完全难以觉察,有的强颜欢笑,但从其眉宇间还会不时流露出一丝愁情哀意,明眼人不难看出患者内心的悲痛。
2.精神运动性迟缓。这种病人的行动显得迟缓(激越型者例外),往往很少有自发动作,严重者甚至端坐一隅,纹丝不动,思维过程也很缓慢,以致影响言语速度,若与之交谈,常数问一答,答前还有长时间沉默,使别人心焦难忍。
3.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如情绪低沉、感情灰暗、忧心忡忡、心烦意乱、苦恼忧伤、悲观绝望、丧失兴趣,觉得生活没意思,打不起精神,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为了掩饰自己有时还要强装笑容。抑郁心境呈现昼轻夜重的规律变化,这是抑郁症,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病人一般在早晨抑郁情绪最明显,自杀、自伤行为也多在这段时间发生,午后情绪渐渐好转,傍晚情绪可以恢复到正常,上床后又陷入了困境。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可能与5-羟色胺分泌的昼夜节律有关。
4.悲观思想。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1)想到当前,病人似乎戴上了“灰色眼镜”,对任何事情只是看到消极的一面,对生活毫无信心,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累赘。
(2)考虑将来,所想的均为最坏的前景,自己必然一败涂地,感到孤立无援,似乎到了生活的尽头。认为死亡则会解脱,有的病人出现自杀企图,甚至制订自杀的周密计划。
(3)反省过去,为了一些小事而自责自罪、夸大错误。大多数病人的悲观情绪与想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自我责备,但也有些病例同时还会责怪他人,甚至有的人会怨天尤人,故不能就此否定抑郁症的可能。
5.焦虑、激惹与激越。焦虑很常见,有的病人易被激惹,往往为小事激动。激越是指坐立不安,病人自己感觉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难以自控,旁观者看来患者显得手足无措、坐立不安,重者甚至无法静坐。
6.兴趣丧失。几乎每个病例都有此症状,他们对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业余爱好变得兴味索然,觉得任何事情对自己都无意义。
7.精力减退。自我感觉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总觉得力不从心,做任何事情都显得十分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人以无精打采、精疲力竭、精神崩溃之感。
8.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主要为中、后期失眠,也可见入睡困难和做噩梦,最具特征的是早醒,一般比平时提早2~3小时醒来,醒后再也难以入眠。胃肠功能减弱:食欲减退、口干无味、消化不良、呃逆反酸、便秘、体重减轻,个别病人也有贪食现象。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性感缺失、闭经。抑郁情绪可涉及其他各内脏器官,并出现相应的躯体不适症状。
9.抑郁妄想。在严重抑郁状态下出现的妄想,主要有自罪妄想、贫穷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嫉妒妄想等。
10.木僵。轻度木僵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举止笨拙。严重木僵病人运动完全抑制、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往往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抑郁症病人多为抑郁性木僵和心因性木僵。
抑郁症常有以下情况。
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但是病情程度及复发者男女相当。
女性35~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抑郁症在社会最高阶层和最低阶层中最常见。
已婚者比单身者(青少年除外)低。
少数病人患季节性抑郁症,在冬季发病,更少数抑郁症在夏季复发。
轻度抑郁症远多于重度抑郁症。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