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章 轻微病态心理的秘密(1)(第 1/4 页)

    病态心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假如一个人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者过于亢奋,或者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我们就可以定义为病态心理。

    通常意义上的病态心理包括:吝啬心理、挫折心理、自私心理、病态怀旧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空虚心理、浮躁心理、猜疑心理等。

    心理问题20吝啬

    ■一花钱,我就心痛

    ■问题描述

    老章早就过了不惑之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家境宽裕,但他非常吝啬,对家人与亲戚都舍不得任何花费,家里很少买好吃的,连孩子都很难添上一件新衣服,甚至住在乡下的老母亲来了都得不到款待。老章是罕见的“极端吝啬”,不管对谁,甚至对自己,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吝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吝啬危及到老章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事实上,对于吝啬,章先生是从心底深恶痛绝的。他也曾几度下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但一直没有改变,这似乎应了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身边的人强烈表达不满的同时,老章自己也非常痛苦。

    ■问题分析

    吝啬,俗称小气、“一毛不拔”,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三国志·魏志之曹洪传》曰:“始洪家富而性吝啬。”《颜氏家训·治家》曰:“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可见吝啬是一种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的行为。

    吝啬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其实任何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但通常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两方面兼顾并不困难。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这当然好,即使回敬一分,也说得过去。如果尽想让人敬你,而你不回敬,这就会遭到“吝啬”的评价。吝啬的价值观是很明确的,就是对财富一毛不拔。有的吝啬者往往很会算计,让自己尽可能少付出多获得。

    有些吝啬者,知道这样不好,有损人际关系,因此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别人的恩赐,只让别人求我,我不求人的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自己孤立自己,是不利于在社会生存的。有人心里明白这样不好,但一到该付出时就情不自禁地吝啬起来,显得处处小气不大方。而有人心里不明白,甚至以为这是应该的为人之道,既不以此为耻,也从不理会他人的议论。无论是明白还是不明白,那不过是认识上的差距,但这种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明白人”自责自疚的心理多些,“不明白的人”落得个心安理得。

    单就吝啬而言,不能称为一种病,无论是心理病还是精神病中都不存在什么“吝啬症”之说,但如作为某种病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如精神病中的偏执症可能有极度吝啬的表现,特别是脑器质病变者,也有此情况发生,但他们根本没有自知,吝啬是受病态妄想所支配的。人们常说被什么事冲昏了头脑,所谓冲昏头脑,就是意识变得狭隘起来,在该人的思想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获取,而认为付出是一种痛苦,甚至是很大的痛苦。有一部外国小说,描写主人公的吝啬,生怕柜子里的酒被人喝掉,于是把一瓶毒酒放在酒柜中。没想到在愤怒时,自己误饮了毒酒而身亡。

    在心理症中,有没有强迫吝啬?按照心理学原理是可以有的,因为强迫症是指,本人不愿有这种想法或行为,但他无法控制这种想法和行为,并为这些想法和行为感到十分痛苦和不安。判断你的吝啬是不是强迫症,除此一条外,还要根据其他条件特别是性格基础来定。一般说来,凡患强迫症的人,其人格多有优柔寡断、循规蹈矩、生活刻板单调、情感比较贫乏、守旧拘谨、办事教条审慎等特点。如果你自己也解释不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吝啬,并为吝啬而自责、自贬乃至对此深恶痛绝时,还是请您去看看心理医生为好,如果真是强迫症,做些必要的分析治疗或许能有所改善。

    ■解决之道

    一、正确认识吝啬

    要想改掉吝啬的不良心理,首先要对吝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人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只是自己一个人,人的生活固然需要金钱,但是更需要的是别人的关爱,需要亲情、爱情和友谊。过于吝啬和冷漠只能让你失去朋友和亲人,变成孤家寡人。到了那个时候,就算你拥有一大堆的金钱,又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人和你分享,快乐也将变得暗淡无光。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用金钱解决的。今天你帮助别人,明天当你有了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二、从小事做起

    先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先帮助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样不仅有助于你摆脱吝啬的心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亲人、朋友之间紧张的气氛,让他们对你有新的认识和看法,从而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让你们重新建立良好的亲情和友谊。

    ■心理测试

    吝啬心理自我测试

    对下面的问题回答“是”或“否”。

    1.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

    2.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

    3.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苦楚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

    4.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5.不愿帮助别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

    6.可以大慷公家之慨,对个人利益却丝毫不能让步,永不知足,具有贪婪之心。

    7.和朋友一起外出吃饭时,从不主动要求付账。

    8.经常苛求自己和他人,不愿为他人甚至自己的亲人白花一分钱。

    9.很少逛街买东西。

    10.丢失一点财物,就会愁苦好些日子。

    评析:

    答“是”为1分、“否”为2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8~20分,你有强烈的吝啬心理;2~8分,你只有轻微的吝啬心理;2分以下,你没有吝啬心理。

    个性测试:从猴子看你的吝啬度

    假如你看到一只猴子从树上跌下来,你认为猴子哪个部位会先着地?

    a.头b.臀部c.脚d.手

    评析:

    选a,是绝对不肯吃亏型,因为头是身体最重要的部分。这类人不论是与朋友一起吃饭或跟人合作做事,到分账的时候,连一块钱也会斤斤计较,是个非常吝啬的人。

    选b,对金钱反应迟钝,只要能让朋友开心,就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因为这种性格,吝啬与你无缘,而朋友却视你为大好人。

    选c,可能是个慎重的人,虽然小气,可是怕人讲闲话,偶然也会表现出自己不太吝啬的一面。

    选d的人脑筋转得很快,能干而很少吃亏,是那种与朋友一起吃饭会想尽办法不用付款的人,小气程度亦相对地高一些。

    心理问题21挫折

    ■我是一个失败的人

    ■问题描述

    小军考试刚刚结束,心情很沉重,不知为什么想哭,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他甚至都不知道找什么借口来安慰自己。本来想等考试结束,好好放松一下,但他没有一点儿心情。为了这次考试,小军准备了好久,也认为准备得可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考试的时候,答题的状态那么差,他开始怀疑自己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小军只想要他应该得到的,他努力学习,就是想要得到优异的成绩,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可是事与愿违。小军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表示怀疑,感觉周围一切都像死灰一样,没有一丝生机和希望。的确,追求是一个过程,但必须有回报。的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没有一丝成功怎么再去期望成功呢?怎么再有奋斗的动力呢?他根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每当他有一丝放松的时候,他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他不明白为什么?想想他的学校生活、他的考试成绩,他自卑、退缩,不敢相信自己了。

    ■问题分析

    心理学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挫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挫折情境。即对人们有动机、有目的的活动,造成阻碍或干扰的情绪状态或条件,可以由人、物或自然、社会环境构成。

    2.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3.挫折反应,即挫折感。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认识什么是挫折,对改变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积极性很有意义。挫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

    外在原因: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实质环境指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限制,如天灾、衰老、疾病、交通不便等;社会环境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的人为限制。

    内在原因: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个人的生理条件指个人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动机的冲突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时,产生的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论是因为外在原因还是内在原因,都会有愤怒、压抑或焦虑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将同时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如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多、胃液分泌减少等,长久下去会导致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及偏头痛等。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人难免会遇到挫折。俗话说:“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的功能。它们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要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的条件下调整自身的行为。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湮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亲肚子中只待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格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做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挫折能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选择工作,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时,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做“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挫折也有负面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方面这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认为有损你的尊严,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另一方面,人对感情上的失落比对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面效应。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难以静下心来,导致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解决之道

    一、暗示法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培姬,平素聪明活泼,谈锋甚健。可在一次紧张的考试之后,整天昏昏沉沉,连思考最简单的问题也感到困难,睡眠越来越差。她十分烦恼,骂自己是笨蛋,断定自己是脑子坏了,产生了厌世的情绪。

    于是她来到了贝克教授主持的心理门诊求治,贝克教授断定她是因挫折而引起抑郁症,便开了一张奇特的“处方”,要求她对照表中的条目“每日三省吾身”。

    1.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总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2.不必要的类推。由于有过一次不顺心的经历,就认为会祸不单行。

    3.戴上有色眼镜,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部分,这样就会很快断定任何事情都是消极的。

    4.不自觉的自卑心理,常常有一个抑郁的假设,在支配你的思想。

    5.夸大和缩小。用放大镜看待自己的缺点,同时又缩小了对自己力量的估计。

    6.情绪推理。比如,常常感到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似的,把自己的情绪当做自己做错事的证据。

    7.无所适从。这种想法的例子就是“我应当做这个”或者“我必须做那个”。你干一件事时所感到的内疚之情远远超过干这件事的动机。

    8.不准确的自我评价。有些人在碰到挫折时,也许会想,“这是运气差”而不是认为“我犯了一个错误”,这种开脱是荒谬的,说明一个人不能准确地评价他所干的事情。

    贝克教授向她建议,当心情不舒畅或难以自制时,首先要记录下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纸上就消灭它,别让它在自己的头脑中作怪。

    培姬发现,其中列举的种种“心病”特征仿佛都与自己有关。她按照贝克教授的叮嘱,每天坚持对照,挫折心情果然渐趋消失。意识疗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重新建立自尊,它使你有信心,把自己当成一个值得尊敬的朋友。

    二、呼吸调节法

    呼吸调节法是指通过调整呼吸来使身体得到放松,进而缓解精神紧张。如深呼吸练习操,其程序如下。

    1.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双眼,注意自己是用嘴还是用鼻呼吸及呼吸频率;

    2.注意身体的肌肉群,尽量放松;

    3.用鼻吸气,用嘴吐气,连续做几次平静的深呼吸;

    4.深吸一口气(默数4下)、憋气(默数4下)、缓慢地用嘴吐气(默数8下),自然呼吸几次后,继续做深呼吸,如此反复进行10次;

    5.手掌置于腹部,自己能感到它的运动,嘴呈“o”型,快吸气,短促喘气,进行10次。

    三、良好的情绪培养法

    培养乐观豁达的良好情绪有助于消除受挫情绪,提高自信心,对抗精神压力。

    1.改变生活情趣,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并具有积极的探求心理,培养多样化的兴趣。

    2.不要老是担心自己的健康和疾病,不要过分注意自己,不要自我暗示有什么不适和疾病。

    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红色莫斯科 元始法则 别叫我恶魔 重生都市仙帝 割鹿记 怪谈游戏设计师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他比我懂宝可梦 东晋北府一丘八 退下,让朕来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全职剑修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穿书自救指南 嘘,国王在冬眠 母亲 剑名不奈何 是心跳说谎 一念神魔 看鸟吗哥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夺嫡叶娇李策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安徒生童话 疾风吻玫瑰 惊落晚秋 心给他,钱给我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地狱公寓 我的锦衣卫大人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