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怪特的性情(第 3/4 页)
在养成的愚笨之下,潜伏着一种心理的迟滞,简单一点说,便是太懒得运用思想了。在可能时,总是叫别人替你想,“让乔治去做吧!”由此我们的独立性便渐渐地失去了。有许多人问问题,并不是因为急于想得到知识,不过是想省自己一番力气。他们的需要不去由自己工作出来,而依赖别人的施舍。假如他们长久沉溺于这种习惯,他们便成为心灵的寄生虫了。
这种习惯,在兜揽生意的人和女店员中,尤其特别的多。假如你问一点比较出乎普通的货物,甲便问乙,乙又推与丙,恐怕只有柜台后面的一个女人运用脑筋,其余的人便也都用她的,因为她们觉得比用自己的要容易些。这种习惯便走到养成愚笨的路上去。
现在游历是很普通的,旅行家可以告诉你:当他们问一个地方,在本地的居民,如五个之中能找到一个,不论年轻或年长的能告诉他,那便算幸运了。“养成的愚笨”也不仅是乡间有的东西。一个教师参观一个纽约繁盛区的一个私立学校,询问招待员另外一个也在纽约城内的学堂,但招待员却说他从来没有听见过这学校。其实这两个学校同在一条街上,一个是二十四号,一个是四十八号,两个设立的年代,都是很久了。
这恐怕一部分是天生的缺憾——平常不留心的缺憾。有些人从来不会随意留心的,他们所看见的,只是他们心里所要看的。这话似乎说得太过分,然而确实有这样的事。某大学有一个学生对他同屋说,街上一栋房子从街这边移到那边,挡在街上,他的同房却说不知道。其实他每天到学校去时,经过这条街十几次之多。
养成的愚笨,种类很多,造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如缺乏好奇心,心理的惰性,依赖别人等等。恐怕最重要的便是:别人所希望于你的知识程度太低——这一切的原因便养成了狭窄的愚笨的心理习惯。
询问的习惯是很容易养成的,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晓得许多事;不过应当自己研究的习惯尤为重要。要别人来告诉你你所想知道的,应当在你自己先研究之后。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大学生,希望有一天他能够睡在床上,把学问送到他床上来,过那种快乐的日子。多烈先生就问他:“你想教授替你研究问题吗?”而他却答不出来了。
一个人不应当因为惭愧自己的无知,而踌躇不敢问,却应当羞愧自己所能容易研究出来的。最低限度,你应当利用自己的脑子。这话的意思便是你对于你所望于自己的标准,一定要立得高。能够这样做,你便不会养成愚笨而会培养智慧。
搜集的癖好
喜欢搜集东西的人,在人类中另成为一类,可说是有点神经病的色彩。那些对于这种癖好到过分的人,或是耗钱太多的人,便失掉了理智的平衡。
这种怪癖最著名的例子,是十七世纪时荷兰到处种植葡萄的癖好。凡是经济上办得到的,以及有许多勉强的,却种各种各类五花六色稀罕的葡萄,有各种奇怪的名字。据说有一个这种癖好达于极点的人,把他所有的田地和葡萄地都换了一种极稀罕的葡萄。另有一个工人把一只稀罕的葡萄误当洋葱吃了,因之他的主人损失了一百余元。后来这种膨胀的价格忽然低落,于是这种风气消减,而葡萄在荷兰变为一种普通的工业了。
搜集的癖好,各年龄不同,各时代也不同。最普通的是搜集邮票和钱币,因之这种癖好在各种城市的行商名录中成为正式行商之一种。差不多人人对于搜集钱币都有兴趣,种类愈多,包括的地域愈大则愈好,不过这大半是流行的钱币。我们对于搜集的钱币大半不显出什么热情,而鄙视为一种卑鄙的好利之物。但是搜集邮票比钱币更盛行,因其种类更多,地域更易扩大,差不多无论何人都发容易开始搜集起来。
搜集的嗜好,和其他的嗜好一样,是有其特殊益处的。搜集可以松弛办公的忙碌,虽则搜集变为一种正式商业的时候,也还是能保留那种热忱。所搜集的东西,除其本身固有的价值之外,还另有一种价值。搜集者可以得到一种警告的感觉,最初是找着了稀罕的东西,其次为其所有,第三是胜过其他搜集者,第四是获得时需要巧妙的手段。
在搜集界中,贵族阶级,是那些搜集艺术作品的人,在社会上凡是所谓富翁,总必须搜集一些名画、帷帐、地毯等,就是历代那些价高、稀罕、有名的美术作品。凡此种种,都使人有一种热烈的惊喜,以发泄在紧张办公时所不能发泄的情绪。
没有人为着休养身体而去办公,但是许多人是为着休养身体而搜集特殊的物品——为着精神上的休养以及搜集时所得的快乐。
搜集也是有教育意义的。许多小孩子从搜集邮票上所得的地理知识差不多从课本上一样多。博物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搜集艺术和手工业的东西,可以使我们得知人类过去的历史。关于科学的搜集,展开了自然的大观。这两种搜集,都可以扩大人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欣赏能力。
但是观赏一批东西和据有一批东西是不同的经验,正如听音乐和自己奏音乐之不同。音乐是则那些业余音乐家保存的。“业余”在法文中是“爱好者”的意思。搜集是由于你爱好而去做事情,虽则同时也有一种占有欲和求知欲掺杂在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