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法家邪术,不入学宫!(第 3/4 页)
林朝万万没想到,郑老头和蔡邕居然不肯承认百家之所长。
“不,此言最是公允!”蔡邕答道,“因为此非老夫与郑公妄言,而是事实!”
闻言,林朝整个人忽然愣住了。
不错,蔡邕说得不错!
历史已经向后人昭示了无数遍,对于治国方面,儒家的确是目前的最优解。
春秋战国数百载,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可最后都成了失败者。
只有法家和道家衍生出的黄老之术曾一度占据上风,但终究淹没在了尘埃之中。
唯有儒家,自汉武帝推行儒术以来,一直延续数百年,可谓是支撑统治最长时间的学说。
所以郑玄和蔡邕说认为儒家优于诸子百家,倒也不能没有道理。
林朝想了想,遂点了点头。
关于学问,在两位当世顶尖大儒面前,他是万万不敢卖弄的。也就放弃了与两人辩论哪家学说更好的打算,只是开口道:“既如此,六经六艺为必修,诸子百家可为选修。”
“何谓必修,何谓选修?”郑玄问道。
林朝解释了一番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区别,立即引得了郑玄和蔡邕的好评。
本来儒家的教育体系就是这样,先学六经,等六经学完,有了一定的学问后,对于诸子百家中感兴趣的学说,大可以自己修习。
如今林朝将其变成了选修,倒是符合郑玄的心意。
紧接着,郑玄又开口道:“其二,法家邪说,万不可入学宫!”
这一次郑玄的语气很平静,但其中却透露出一股无可置疑的意味。
林朝赶紧拱手道:“老师,法家尚有可取之处,老师能容百家,为何独独容不得法家?可是因当年始皇帝焚书坑儒之事,所以老师才……”
郑玄怒道:“为师又岂会如此小气,始皇帝焚书、坑儒,暴秦遂二世而亡,此乃天理循环。”
“既如此,老师为何不愿引法家入学宫?”
这次回答的却是蔡邕,只听他开口道:“子初可有读过《商君》?”
蔡邕所说的《商君》,指得就是《商君书》,相传为商鞅所著,但也有人认为是后来秦国官吏所著。但不管哪种说法是真,《商君书》都是原原本本的法家学说。
闻言,林朝点了点头道:“自然是读过的。”
“此书如何?”蔡邕笑问道。
林朝摇了摇头,幽幽道:“倒是……不怎么样。”
后世常有不学无术者,把先秦的法家比作法治,这是典型的非蠢既坏。
法治和法家,简直是云泥之别,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一部《商君书》看下来,林朝除了摇头叹息,再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里面充斥着狂妄、残酷、愚昧、以及对苍生百姓的轻蔑。如果说唯一的可取之处,便是里面时不时透露出的理想主义色彩,却又无处落脚,单薄的可怜。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一贯的主张便是轻赏而重刑。这与乱世用重典不同,这是一种常态化的高压统治,甚至要求百姓士子三缄其口。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商鞅刚开始变法之时,遭遇一群人反对,商鞅便将其抓起来,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变法成功后,又有一群人跑来歌颂商鞅的功劳,结果商鞅又把这群人抓了起来,一样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在商鞅看来,都是扰乱国家秩序的行为。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不需要你赞同或者反对,我只需要你乖乖听话。
这便是商君书里面所说的: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