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前有黄袍加身,后有壮烈投海--封建文明巅峰两宋(1)(第 4/4 页)
一会儿,向丞相韩德让下了命令,在两天内攻下通利军城(在今河南)为萧挞凛报仇;又命令韩杞为使臣随曹利用去见宋朝皇帝,商谈议和条件。
赵恒已率大军到达澶州,听说辽军就在附近驻营,吓得又提起迁都之事。
寇准只得再次给赵恒打气壮胆。
赵恒勉强答应不迁都了,但坚持议和。
辽朝使臣韩杞来到澶州行宫谈判,赵恒让寇准负责和谈,可以贡钱百万。
寇准对具体参加谈判的曹利用说:“皇上虽然说可给辽百万,但你与韩杞谈判如果答应给财帛过30万,我就立即杀了你!”
曹利用害怕寇准,自然不敢多给,最后达成协议:宋朝每年送给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不再追索关南数州;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萧太后为叔母。
自此,辽朝与宋朝结束了多年的相互征战。
宋真宗在哪座名山封禅?
澶渊之盟后,宋朝国势趋于平稳,王钦若为了排挤宰相寇准,亟言澶渊之盟为莫大耻辱,寇准遂被罢相,而宋真宗赵恒也常为难以洗刷城下之辱而怏怏不乐。
王钦若等迎合真宗想建功立业的心理,竭力鼓吹为圣人的神道设教。
当时宰相王旦对此表示反对,真宗特诏王旦共饮,临走又送他一坛黄封御酒。
王旦拆开一看,竟是一罐耀眼的珍珠!王旦长叹一声:“皇帝行贿,要堵住我的嘴,奈何?”
从此违心地依从真宗,对这类蠢事不再发表异议。
公元1008年,正式议定行封禅,宋真宗命枢密院王钦若、参知政事赵安仁同为封禅经度制置使,权三司丁谓掌度封禅所需粮草,王旦等主持有关的礼仪。
大兴土木,修筑道路,建立行宫,东行泰山封禅的各类准备活动由此全面展开。
同年十月,真宗一行自澶州(今河南濮阳)至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
之后,又进行祭孔活动,真宗亲谒孔子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十一月回京,前后47天。
自封禅还后,满朝文武官员争相献贺功德,真宗则大行赏赐,举国若狂。
此次封禅共耗费830多万贯钱,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
梅妻鹤子指的是谁?
林逋是宋朝著名诗人,出生于儒学世家,少年时聪明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唯独不会下棋。
林逋性情淡泊,爱梅如痴。
他种梅360余株,将每株梅树上所结的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之中,每天取一包作为生活费。
等到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
林逋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
这句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
除了梅花,林逋还喜欢仙鹤。
他从家乡带去杭州两只仙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每天早上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傍晚复归笼中。
林逋常常泛舟游览西湖,每有客人来访,书童请客人入座稍候,然后打开鹤笼。
林逋看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
林逋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
当时的人说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柳永成于何事败于何事?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柳永年轻时一心追求功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惜运气不好,屡考不中。
柳永一再落榜,极度失望之下,曾写了一首《鹤冲天》的词自我解嘲: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游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虽然流露出柳永名落孙山之后的愁闷情绪,但主要表达了他看淡功名利禄,向往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听人唱完此曲,很不高兴。
后来,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柳永本来已经榜上有名,但殿试时点到他,赵祯说:“这个人喜欢在花前月下‘浅斟低唱’,又何必要这个‘浮名’?
我看他还是填词去吧。”
此后,柳永就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三变虽然仕途不畅,却占尽了词坛风流。
他本来就精通音律,善于写歌词,对当时民间广泛流行的新曲调非常熟悉。
每来到一个都会,出入秦楼楚馆,他就文思如潮,以自己非凡的文学才华,为歌伎们填制了许多词曲,四处传唱,以致当时的人纷纷传言,只要有水井处,就会有人唱柳词。
包拯令人称道的是哪一点?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公元999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
包拯自小严守父教,刻苦读书,28岁时考中进士,由此登上仕途。
包拯担任过权知开封府、三司使、枢密副使等多种重要职务。
因为他曾被授予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官衔,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包待制”、“包龙图”。
在包拯的宦游生涯中,有许多品行是当时的官吏难以比拟的,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的铁面无私。
包拯在做庐州知府时,接到许多合肥县人控告包拯的舅舅抢占民田,横行不法的状纸。
包拯问合肥县令:“这些案件为何不审理?”
县令说:“那些人都是无理取闹,我已经命人把他们赶跑了。”
包拯听了很生气,转身拂袖而去。
数天之后,包拯派捕快将舅舅缉拿归案,亲自审理。
他把平民百姓送来的状纸一份份都摆在面前,又令衙役找来原告和证人,然后让衙役将舅舅带上大堂。
舅舅抬头一看,坐在堂上审他的竟是自己的外甥,气得扑上前去要打包拯,立刻让衙役拉开了。
但舅舅嘴里还在骂包拯不仁不义,包拯怒喝道:“大胆罪犯,你为非作歹,扰乱乡里,不但不老实认罪,反辱骂本官,是何道理!拉下去,打!”
衙役们立刻将舅舅拉下,重打四十大板。
从此,他那些亲戚们再也不敢仗势胡为了。
毕升发明泥活字有什么意义?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套活字印刷系统。
据《梦溪笔谈》记载:毕升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铁钱,每字一印,用火焙烧使之坚硬而成活字。
排版时,先在铁板上放置松脂、蜡和纸灰,铁框排满活字后,用竹条楔入塞紧,放在火上加热至药熔掉,用一块平板按压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最后在字表上面压一张纸,即可印刷。
活字印刷的优点主要是减少反复雕刻字模的过程。
用泥活字可印刷许多书籍而不会磨损字模,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益。
后代的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均由泥活字发展而来。
毕升发明泥活字,比德国丁·谷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