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1)(第 4/4 页)
张良让樊哙保护着刘邦火速离开,刘邦说:“我还没有告辞呢!”
张良说:“做大事不必太顾虑小节,行大礼不必拘泥于细小的谦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告什么辞啊?
我来代你辞谢。”
于是,刘邦从小道逃跑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从此,揭开了楚汉争天下的序幕。
项羽分封十八王是怎么回事?
鸿门宴之后,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直入咸阳。
进了咸阳城后,项羽的军队杀了秦王子婴,毁了许多宫殿,又抢走了许多宝物,认为大功告成,可以衣锦还乡了。
亚父范增对项羽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壤肥沃,可以在此称霸。
秦始皇就是占此有利条件,才得天下的。”
项羽不以为然,说:“富贵不回乡光宗耀祖,怎么行呢?
秦始皇虽然在此得了天下,不照样被我推翻了吗?”
范增说:“您如果执意回江东,也要先把此地之事料理妥当,再起身也不迟。”
项羽说道:“亚父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项羽就想分封天下诸侯。
范增劝阻说:“项将军,您如果想统一天下,就不应该分封诸侯,而应像秦始皇那样设立郡县,所有大权集中在您一人手中。”
项羽听后,很不高兴,说:“亚父,你怎么让我学暴君秦始皇呢,那不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吗?
我身为楚国贵族,应分封天下诸侯,才能得人心。”
范增一看项羽如此固执,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项羽想:如何分封呢?
自己可以称霸诸侯,别人也都很好安置。
可刘邦怎么办呢?
让他做关中王,自己心里不甘心;不让他做,又怕别人说自己有违楚怀王的旨意。
于是,项羽请求楚怀王,让他收回当时的承诺,改变原来的约定。
楚怀王本来就想夺项羽的军权,立即拒绝了项羽的请求。
项羽大怒,准备废了楚怀王,范增建言:“天下未定,不可轻举妄动,您与其废了楚怀王,不如收回封王的大权,驾空了他!”
项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开始分封诸王。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到偏远的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市)去建都;他还不放心刘邦,又在刘邦附近分封了三地:雍、翟、塞,封秦朝的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以防止刘邦东进;又分封了其他一些起义有功的将领和六国旧贵族为王,总共封了十八个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凌驾于十八个王之上,建都于彭城。
然后,项羽带着自己的军队返回彭城,衣锦还乡了。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五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
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亲自率主力军三十万与刘邦本部军二十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吃完了。
他想带领一支部队冲杀出去,与汉军决一死战,但是刘邦和诸侯的人马多如虫蚁,把楚军包围得密不透风。
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一见无法突围,只好带兵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要小心防守,准备瞅准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心事重重,愁眉不展。
项羽的妻子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一筹莫展的样子,便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三更时,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呼呼作响,风声里还夹着歌声。
项羽侧耳细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全是楚人歌曲,唱歌的人很多。
项羽听到四面八方都是楚歌,一下子愣住了。
他想: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在唱楚歌呢?
项羽听着听着就抽出随身带的宝剑,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歌的大意是:力气大得能拔倒一座山,气魄大得能压倒天下好汉,由于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向前跑。
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
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呢?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如泣如诉。
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这时,虞姬为不拖累项羽突围,自刎而死。
项羽悲愤万分,抱着虞姬的尸体痛哭不已。
项羽为什么自刎而死?
虞姬自杀之后,项羽埋葬了虞姬,跨上乌骓马,带上自己的八百子弟兵冲杀出了汉军的十面埋伏包围圈。
刘邦知道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杀。
项羽及自己的八百子弟兵与追击的汉军不断搏杀,渡过淮河,他的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又经一阵打打停停,等到了东城(在今安徽)时,原来的一百多人只剩下28人。
随后,项羽把剩下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这时,汉军已像蝼蚁一样围了上来。
项羽猛喝一声,向汉军冲去。
汉兵抵挡不住,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项羽冲杀到了东山下,所剩的四队人马也陆续赶来,一人未少!项羽豪气顿生,又带着28名亲兵冲向汉军。
经过一阵厮杀,项羽斩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自己的楚兵只阵亡两人。
最后,他带着26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在今安徽)。
乌江的亭长听说项羽败退,已备好一条小船停在那里。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并安慰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
江东的人民对大王忠心耿耿,您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
可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
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说完,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26个兵士也都跳下马,个个手持短刀,同追上来的汉兵展开肉搏。
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但楚兵也在此间一个个倒下,项羽的身上也有十几处受伤。
项羽浑身是血,站在江边,最后朝江东方向望了望,然后毅然回转身,怒视汉兵,挥剑自刎。
韩信千金一饭酬漂母的典故有何启示?
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公元前三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韩信从小家里很穷,父母双亡后,他无依无靠,不会种田,又不会经商,只得到处流浪,到别人家里混口饭吃。
有一段时间,他住在南昌亭亭长家里。
刚开始,亭长全家对韩信还算客气。
过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就有些不满了,不是给韩信白眼,就是对韩信说些难听的话。
韩信不好意思再呆下去,就准备找亭长夫妇告辞,刚一到门口,就听见亭长的老婆说:“光养着一个只吃饭、不出力的人,他若再不走,我们就得想点办法。”
那个亭长说:“再不走,就撵他走!”
韩信一听这话,退了回来,不辞而别。
韩信离开了亭长家,无以为计,看到鱼市上有人卖鱼,就想以钓鱼为生。
于是,韩信借了点钱买了鱼竿和鱼弦,来到河边钓鱼。
这一天,韩信早早来到河边,到了中午一条鱼也没钓到,肚子饿得直叫。
这时,一位大娘在河边洗衣服,知道韩信是个穷孩子,从小就没了父母,很同情韩信,便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韩信吃。
韩信实在是饿极了,道了声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一连好几天,那位好心的大娘每天中午都分给韩信一些干粮。
韩信实在过意不去,倒身下拜,说道:“大娘,我天天吃您的干粮,将来我有本领之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
老大娘听了,叹了口气,说:“我看你可怜,才给你干粮吃,我能指望你报答我什么呢!”
韩信听了之后,十分感动,心想:将来等我有了本事,一定好好报答这位老大娘。
后来,韩信追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大功。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
被封为王爷的韩信衣锦还乡后没忘记那个给过他干粮吃的老大娘,他派人把老大娘接到自己府中,还赐给她一千两黄金。
韩信“千金一饭酬漂母”的典故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