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4)(第 3/4 页)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3天素,第三次又去拜访诸葛亮。
到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
诸葛亮深被刘备的爱才之心感动,向刘备提出“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统一全国的方略。
诸葛亮畅谈了将来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势,建议刘备乘机夺取荆州、益州,以此二地为基业,占据险要地势,然后与江东孙权结好,和西南少数民族融洽相处,在国内修明法度、整顿军队、发展生产、广积粮草,充实地方实力,静观时局变幻。
一旦时机成熟,马上向北抗击曹操,统一全国,完成霸业。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闻言大喜,于是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公元212年,诸葛亮助刘备占据益州,终成刘、孙、曹三足鼎立局面。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
诸葛亮舌战群儒为的是哪般?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刘表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驻守。
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
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落,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探听刘备的虚实。
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
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将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
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还有水军二万。
曹操兵马虽多,但远道追来,兵士已精疲力尽。
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
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打败曹军。”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
之后,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巧妙周旋,终于达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战略联盟。
群英会周瑜如何让蒋干中计?
孙刘联合抗曹后,曹军和周瑜的人马隔江对峙。
曹操想劝降周瑜,他召集文武百官说道:“周瑜乃东吴大将,如果能降服他,东吴军队将不战而败,谁能去劝降周瑜呢?”
话音刚落,他手下有一个叫蒋干的人站了起来,说道:“丞相,我与周瑜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甚好,我可以去劝降他!”
曹操便派蒋干去劝降周瑜。
周瑜一听说蒋干前来,知道他是做说客的,便和手下人做好了安排,只等蒋干中计。
周瑜亲自迎接蒋干,刚一见面,周瑜便说道:“你我二人,多年未曾见面,今日不远千里来到江东,一定是替曹操劝降我的,是吧?”
蒋干一听,心中一惊,但马上镇定了下来,说道:“周都督,见外了,你我从小亲如兄弟,今日特来看望,只是叙叙旧,绝无他事!”
周瑜一笑,说道:“那太好了,今日我们一定一醉方休,里边请!”
周瑜早已安排好了,东吴的良将精英都召集到一起,盛情款待蒋干。
周瑜道:“这全是江东的英杰,今日集会于此,共谋大业,这可以叫做‘群英会’了。”
周瑜对大家说:“蒋干虽为曹操的手下,但他与我周瑜是同窗好友,此次前来,只是叙旧,而不是为曹操做说客来了。
谁要提起有关战争之事,定斩不饶,我们今日相聚,实在难得,大家尽情地喝,一醉方休。”
蒋干听周瑜这么一说,只好先喝酒,静待时机。
东吴文武百官轮流向蒋干敬酒。
蒋干无心喝酒,但为了不扫周瑜的兴,只好硬撑。
周瑜说道:“我自领军以来,从不沾酒,今日故友前来,我们不醉不休,歌舞侍候!”
边歌边舞,气氛十分活跃,一直喝到天黑,每人都喝得有几分醉意。
喝罢多时,酒席撤下,周瑜亲切地拉着蒋干的手,对蒋干说:“我们多年未曾见面,今日到我房中同床共眠。”
蒋干心想:总算可以单独与周瑜相处了,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劝降他。
他随着周瑜来到了房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周瑜衣服也不脱,倒床便睡,一会儿又大吐起来,连续呕吐了几次,终于睡沉了。
蒋干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他便开始偷看桌案上的信,最底下有一封信,信面上写着“蔡瑁、张允谨封”。
蒋干连忙偷看,信里写道:“我们本不想降曹,但迫于无奈。
我二人愿意投靠周将军,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找机会下手杀了曹操老贼,将其人头献给周将军。”
蒋干心里大惊,躺在床上,说什么也睡不着,天快亮了,忽听有人进来,问道:“周都督醒了吗?”
周瑜故意装作梦中惊醒的样子,突然问道:“床上睡的是谁?”
“都督,那不是您的朋友蒋干吗?
您昨日喝多了,您不是请蒋干一起同您一床而睡吗?”
周瑜道:“我昨日多喝了几杯,不知有没有失言。”
那人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道:“小点声。”
周瑜又叫了几声蒋干,蒋干连忙装睡。
周瑜和那人走到帐外,蒋干悄悄地跟着。
那人说:“张、蔡两位都督没来得及下手。”
蒋干听到此,赶紧回到床上。
周瑜回屋之后,又叫了蒋干几声,蒋干也不搭言。
天刚亮,蒋干立即起身离去,见到曹操把情况一说,又把书信呈上。
曹操大怒,立即杀了蔡、张二人。
刚杀了二人,曹操立刻明白中了周瑜的计了。
曹操只好任命经验不丰富的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继续训练水军。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怎么一回事?
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将,但他心胸狭小,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借机把他除掉。
诸葛亮很了解周瑜的心思,可是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与周瑜一起共事。
有一次,因水中交战需要,周瑜想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谁知,诸葛亮接受了这个造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到时交不出十万支箭,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周瑜暗暗高兴,料定诸葛亮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到时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除掉。
周瑜还暗中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足够的所需材料。
但是,诸葛亮胸有成竹,自有妙计。
他私下向东吴大将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都配置三十名士兵,船上用青布做帐幕,还在每只船上扎放一百多个草人。
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周瑜认为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
不料,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笼罩着大雾,便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
他一面和鲁肃在船中饮酒,一面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要攻打曹军的样子。
曹操正在休息,忽然听到江面上鼓声、呐喊声大作,以为敌军趁大雾前来袭击水寨,慌忙命令曹军不要出击,而是奋力用箭射向对方。
霎时间,曹操水陆两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
不多时,草人身上便插了许多箭。
等到太阳升起,大雾散去之后,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驶回。
这时,二十只快船上的草人上已经插满了箭,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诸葛亮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
等曹操明白真相时,诸葛亮的船已经驶出二十多里,无法追赶了。
曹操懊悔不已。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以后,周瑜感慨万分地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的确不如他啊。”
周瑜打黄盖为的是哪般?
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二人后,荀攸建议曹操派蔡瑁的两个弟弟蔡中、蔡和去东吴诈降。
曹操立即召见蔡中、蔡和,二人愿意去诈降,乘着小船来到了东吴。
二人一见周瑜,哭诉道:“我哥哥蔡瑁根本没有错,而曹操老贼昏庸无能,杀了我哥哥。
我们想替哥哥报仇,特意来投靠周都督,希望您能收留我们,我们好有机会为哥哥报仇雪恨,杀了曹操老贼。”
周瑜点头答应了二人,又赏给了他们许多钱财,把他们安排在甘宁的手下。
周瑜对甘宁说:“此二人没有带家眷,分明是来诈降,我们将计就计,但你要时刻注意二人的行动!”
东吴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盖,为人忠诚且有勇有谋。
他看到曹军如此之多,又派人来诈降,心想:我们为什么不将计就计,也去诈降呢?
于是,黄盖求见周瑜,周瑜一看老将军求见,连忙起身相迎。
黄盖为人爽直,见到周瑜,便说道:“周都督,曹军兵力占优,我们为何不用火攻呢?”
周瑜道:“老将军所想和我一样。
刚才我与诸葛亮也商议此事,我们都认为火攻可以大败曹军,但是我军之中没有人能施诈降计啊?”
黄盖道:“我愿意!”
周瑜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老将军,曹操非常奸诈,不受些苦,他是不会相信的。
老将军都这么大年纪了,我怕将军难以承受啊!”
黄盖道:“周都督,我黄盖身经百战,生死都不怕,还怕受苦不成?
主公对我十分尊敬,为了主公,我宁愿不要这条老命了!”
周瑜大为感动,二人商议好了如何演这场“戏”。
第二天,周瑜召集文武百官,甘宁手下的蔡中、蔡和也参加了。
黄盖故意刺激周瑜,周瑜就要将黄盖斩首示众。
众将官跪倒给黄盖求情,周瑜这才摆了摆手道:“看在众人的面子上,我暂且饶你不死。
不过,死罪饶过,活罪难免,来人啊,给我打100大板!”
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众人都埋怨周瑜太狠。
周瑜心里也十分难过,但为了打败曹操,也只好如此。
阚泽是黄盖的密友,此人能言善辩,而且很有智谋,他早就看出这是一条苦肉计。
他去看望黄盖,二人畅谈至深夜,黄盖让好友去曹营送诈降书。
阚泽能说会道,曹操相信了他的话。
但曹操生性多疑,又派人去询问蔡中、蔡和二人。
甘宁故意让二人送出话去,他二人告诉曹操:黄盖确实与周瑜闹翻了脸,而且黄盖还受了酷刑。
于是,曹操对此事深信不疑,他竟然没有想到,这是黄盖的苦肉计。
赤壁火烧曹营是谁出的主意?
公元219年,孙权与曹操的大军隔江对峙,一场恶战在赤壁北岩附近拉开了帷幕。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事代表,应东吴之邀,参与以周瑜为总指挥的对曹军的联合作战部署。
周瑜、诸葛亮商量用火烧曹营的办法,但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整天北风呼啸,将火烧向曹营必须有东风相助,但这时却不是刮东风的时候,去哪里唤东风呢?
为此事,周瑜一筹莫展,坐卧不安。
因为没有东风,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不得已,周瑜装起病来,躲在大帐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计。
大战在即,总指挥却病倒大帐,这可急坏了东吴大大小小的各级将领,他们心中惴惴不安,唯恐破曹大事付之东流。
谋士鲁肃更是万分焦急。
诸葛亮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探病的名义来到周瑜的大帐中。
诸葛亮见到周瑜,对他说:“周将军的病,在下能治,将军只要看了我开的药方,就会立即康复!”
说完,在他手心写下“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行小字。
周瑜看罢,立刻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请求诸葛亮帮忙。
诸葛亮说:“将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当义不容辞!”
诸葛亮通晓天文,早已测出近日必有东风。
周瑜凭借东风,将曹操的大军烧得死伤无数,狼狈逃窜。
赤壁之战对曹操意味着什么?
曹操接到黄盖冬至日率领粮船来降,船头有牙形青龙旗就是投降信号的消息,一直盼望这一天。
冬至日来了,天色渐晚时刮起了东南风。
一会儿,江面上就有一列帆船,迅速向北方驶来,船头插着牙形青龙旗。
曹操不禁大喜,说:“黄盖一来,我就大功告成了!”
他哪会想得到在黄盖的船上,装的不是粮草,而是浇上油的枯柴干草,外边盖上了帷幕。
在离曹军水寨二里的地方,黄盖回头看到南岸周瑜已做好准备,只等他这里点火,就率领队伍打过江来;刘备也在樊口准备同时进兵。
黄盖一声令下:“放火!”
水手们早就准备好,霎时间,几条大船变成了火船,像一条条火龙漂向曹军水寨。
水手们迅速跳上小艇,拔出武器,冲向曹营。
曹营的战船无法移动,士兵们被一条条火龙吓得魂不附体,纷纷逃跑。
说时迟,那时快,火船已将曹军的战船一只接一只地点燃,呼呼的东南风助长了火势,江面上火光冲天,曹军被烧死、踏死、挤死、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刘备的战船上人马也乘势驶过江来,与曹军混战起来。
黄盖大船后的几十只小船迅速逼近曹营,一面放火箭,一面寻机杀敌。
老将黄盖盯着曹操的帅船驶去,果然见到曹操正向一条小船上逃跑,他举刀高喊:“曹操!哪里逃!黄盖来了!”
曹操已经跳进了张辽前来迎救的小船,连头也不敢回。
张辽拉弓搭箭,射中了黄盖肩膀。
老将军“呀”地一头栽入冰冷的水中,恰巧被东吴老将韩当的船救起,黄盖因此保住了性命,曹操趁机逃走了。
曹操带着几千残兵败将,摆脱了孙刘联军水路、陆路的追击,由陆路逃回许昌,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祭王粲时曹丕为何提议大家学驴叫?
曹魏的第一代皇帝曹丕当时是文坛领袖,他与建安七子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虽然曹丕地位显赫,但他与建安七子在一起时仍以文人的身份行事。
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是公认的最富才华的人,他为人也很诙谐,当他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学驴叫,常引得大家捧腹不已。
东汉末年,王粲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王粲病死,时年41岁。
作为王粲最好的朋友,曹丕不胜伤感。
王粲的死是文坛的一大损失。
曹丕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后,带着这批文人雅士去祭奠王粲。
在王粲墓前,曹丕说道:“官话、套话就不要说了。
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
随即学起驴叫来,其他人也学起来。
于是,王粲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
曹操采纳谁的计谋取得渭南大捷?
公元211年春,曹操进兵关中,声言讨伐汉中张鲁。
讨汉中,要经过关中,马超就范,则是曹操效法晋献公伐虢灭虞之计;如果马超不借道,则是公开反叛朝廷,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了。
马超自然不允许曹操兵临关中。
韩遂、马超集合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杨秋、李堪、成宜、张横、梁兴、马玩等十部人马集结潼关,拦阻曹操入关。
曹操派曹仁督军西征,兵临潼关坚壁不出战。
同年七月,曹操亲临前线。
八月,曹军与关西兵在潼关夹关对阵。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