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4)(第 2/4 页)

    董卓到了洛阳后对袁绍说:“天下的君主,应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每想到灵帝昏庸,令人愤恨!陈留王似乎更好,现在我打算拥立他。”

    袁绍说:“现在皇上年轻,没什么不良行为,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同意!”

    董卓按剑呵斥袁绍说:“天下的事情,难道不是由我来定夺吗!”

    袁绍大怒道:“天下的英雄难道仅仅只有你董公?”

    说完便抽出佩刀。

    董卓知道袁绍是累代显贵的大家,对他有所畏惧,所以未敢加害。

    而袁绍也怕董卓不会放过自己,就匆忙奔往冀州去了。

    袁绍的弟弟袁术听到消息,也逃出洛阳,出奔南阳。

    九月,董卓召集百官,昂首说道:“当今皇帝昏庸柔弱,不可做天下的君主,现在我想改立陈留王,你们认为怎样?”

    大臣们都很惊恐,没敢回答。

    董卓又高声说:“过去霍光定夺废立大计时,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

    今天有谁敢阻拦我的计划,都以军法从事。”

    在座的人更加惊骇。

    董卓便在崇德前殿会集百官,胁迫何太后下令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

    袁隗解下皇帝的玺绶,呈奉给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

    何太后哽咽流泪,大臣们也都心怀悲切,但没人敢说话。

    董卓接着迁何太后到永安宫。

    不久,董卓又用酒毒死了何太后,从此开始独掌朝政大权。

    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为何解体?

    董卓入洛阳,在朝廷中废帝更立,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造成中央无力,汉室空虚。

    公元190年,关东各豪强地主集团汇集了12支军队(史称“关东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分路逼攻洛阳、讨伐董卓。

    河北军有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泽北)的衮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还有驻军河内的勃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

    冀州牧韩馥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供给军资。

    河南军有屯兵颍川的豫州刺史孔伷和驻军南阳的后将军袁术。

    除此之外,奋武将军曹操与骑都尉鲍信也带募兵到酸枣汇聚。

    然而,关东军虽声势浩大,名为为国除患、重振汉室,实则拥兵自重,借机发展个人势力。

    他们为保存实力,日日置酒高会、歌舞于前,按兵不动,都不想先与董军刀剑相刃。

    曹操对此非常气愤,呼吁关东军将帅齐心协力,团结奋战以讨国贼。

    但诸军将领各怀心机,对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愤然率军单独行动,曹军从酸枣出发向西进军。

    董卓派大将徐荣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

    曹军因多为新兵,缺乏训练,数量又少,大败而归。

    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

    曹操败北回师,再次建议合力共击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长沙太守孙坚进军洛阳,董卓亲自率兵迎战,被孙坚击败而退出洛阳、西入长安。

    董卓西迁,中原无主,各路豪强都欲称雄。

    当时豪强中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术兄弟二人都想借机称帝,遭到列强一致反对。

    关东联军就此解体,诸豪列强公开地进行割据和兼并的混战。

    王允是怎样除掉董卓的?

    公元192年,汉献帝生了一场病,身体痊愈后,在未央宫接见大臣。

    董卓得到通报,敦促其从郿坞到长安去面圣。

    为了提防有人刺杀他,他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地排成一条夹道护卫。

    他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身后保卫他。

    其时,王允和吕布早已设好计策。

    吕布安插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等候。

    董卓的坐车刚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

    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

    吕布见此情景,立即举起长矛,一下子戳穿董卓的喉头。

    随即,吕布从怀里拿出诏书宣布:“皇上有令,只杀董卓,别的人一概不追究。”

    董卓的将士们听了,都山呼万岁。

    长安的百姓听到奸贼董卓死了,欢声雷动,举杯相庆。

    张鲁政权前后维持了多少年?

    公元191年,五斗米教领袖张鲁与五斗米教另一领袖张修联合,率领民众,攻占汉中(今陕西汉中),杀死太守,消灭了当地的豪族武装。

    后又数次打败益州牧刘焉,占领了巴郡,建立起以汉中为中心,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广大地区的农民政权。

    张鲁政权持续约二十余年。

    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张鲁政权遂亡。

    曹操从什么时候开始统揽朝政?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虽然名义上仍是汉朝皇帝,但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在豪强军阀的挟持下,东奔西荡,颠沛流离。

    后来在国舅董承的护卫下,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首都洛阳。

    此时的洛阳,经过董卓的一把火,早已变得萧条冷落。

    汉献帝见无处居住,只好搬进原来的大宦官赵忠的家中。

    他接见百官的朝堂是一间大草棚,官吏进见,都站在荆棘丛生的草丛里。

    洛阳残存的老百姓,靠剥树皮、挖草根度日。

    献帝也没有吃的,只好命令尚书以下的大臣们砍柴伐薪,挖野菜充饥。

    汉献帝返回洛阳的消息传出后,在群雄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些谋士认为,在当前群雄混战的情况下,谁如果抓住了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就可以号令天下,把持汉室朝政。

    袁绍是当时群雄中最有实力的,手下一个叫沮授的谋士劝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缺乏远见卓识,没有去接汉献帝。

    曹操听说汉献帝到了洛阳,便主张前去迎驾。

    曹操对众将、谋士讲了他的想法,多数不同意,理由是他们所在的山东地面太混乱,兖州地位还不巩固,当务之急是多占地盘,惟有谋士荀彧坚决主张迎接献帝,曹操听罢荀彧的一番高谈阔论,朗声笑道:“此真子房也,正合孤意!”

    随后,曹操便亲自带领一支人马把汉献帝一行接到了许昌。

    到许昌之后,曹操马上建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祭祀汉室的列祖列宗。

    对此,汉献帝十分满意,当即拜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以出谋划策的荀彧为侍中。

    曹操把汉献帝抓到手中之后,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使其势力迅速扩大,为后来魏国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你知道蔡文姬对文坛的贡献吗?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名人蔡邕。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有一次,父亲蔡邕在黑夜里弹琴,忽然“崩”的一声断了一根弦。

    在一旁静听的文姬说,断的是第二弦。

    父亲认为她是偶然猜中的,又故意把第四弦弄断,问是哪根弦。

    文姬立即回答是第四根弦。

    女儿的辨音能力使蔡邕也极为惊奇,从此对她更加钟爱,视若掌上明珠。

    蔡文姬成年之后,结婚不久丈夫就死去。

    她回到父亲身边,父亲被政敌打入狱中,判了死刑,在狱中悲愤地死去。

    文姬眼见与生父死别,却毫无搭救的办法。

    父亲死后,祸不单行,孤苦伶仃的文姬在战乱中又同大批难民一起,被南匈奴掠去。

    这是公元195年,文姬只有22岁。

    在那离乡背井的荒远地带,她当了一个匈奴首领的妻子,一住12年,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她终于有机会回到中原,原来的蔡家只剩下她一个女子。

    她与屯田都尉董祀结了婚,董祀对她关怀备至。

    夫妻感情甚好,生活稍安。

    文姬归汉后,凭着自己的记忆,把父亲曾亲口教她背诵的四百多篇作品记录下来,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今天看到的蔡邕的作品,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曹操割发为的是哪般?

    公元198年,曹操出兵讨伐张绣,当时,正值麦子成熟季节,曹操下令:“行军途中不得践踏百姓的麦子,违者斩首!”

    在他的严厉命令下,全军将士行军时路过麦地,格外小心谨慎。

    有时,骑兵们下马步行,或绕道行驶,曹操更是以身作则,倍加小心,深怕踏坏麦子。

    半路上,曹操率领着大军朝前挺进,当行至一块麦地时,突然从地里飞出一只野鸡,这时,曹操的马受了惊,又踢又跳,进入麦地,他连忙收住缰绳,可是,受惊的马仍然踏坏了一片麦子,曹操看了心疼不已,马上下令:“停止前进!”

    曹操面对士兵,脸色阴沉,严肃地说:“全军将士们,我的马踏坏了麦子,请按军令处置我吧!”

    这时,一位大将连忙说:“您是全军之主,怎能受刑罚呢?”

    其他将士也议论纷纷说:“麦子是因马受惊后被踏坏的,并非大王有意。”

    曹操严厉地说:“军令面前,一视同仁,我是全军统帅,怎能带头不执行呢?”

    他拔出剑来想自杀,这时,全军将士都一齐跪下说道:“大王!您是全军主帅,不能自杀啊!”

    曹操见众将士跪在地上不肯起身,便“刷”地一剑,割下一把头发,扔在地上,以发代首。

    这时,全军将士才站了起来,一个个都很佩服曹操执法严明,以身作则。

    孙策是怎么成为江东霸主的?

    孙策的父亲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死后,孙策带兵投靠袁术。

    袁术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欢他,对别人说:“要是我能有像孙郎那样的儿子,我死了也安心。”

    可袁术话虽这样说,却并不重用孙策。

    孙策曾经想当一个郡的太守,袁术没有答应他。

    孙策的舅父吴景在江东丹阳(今安徽宣城)当太守,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走。

    孙策向袁术提出让他到江东去帮舅父打刘繇,袁术因与刘繇也有矛盾,这才拨了1000人马给孙策。

    孙策向南进兵,一路上有许多人前来投奔他。

    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兵力已扩充到五六千人。

    孙策有个从小就很亲密的朋友周瑜,也带了人马来会合,孙策的力量由此壮大了起来。

    孙策作战骁勇,再加上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他很快渡过了江,不但打败了刘繇的人马,夺回丹阳,还攻下了吴郡和会稽郡。

    这样,江东6个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孙策占领。

    孙策占据了江东,雄心勃勃地想进一步向北发展,打算趁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偷袭许都,把汉献帝抓在自己手里。

    但正当他调兵遣将、准备粮草的时候,却遭到了仇家的暗算,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用暗箭射杀。

    孙策临死前,召张昭等谋士和武将周瑜等面谕后事。

    他说:“我弟孙权,年已19岁,希望你们像辅助我一样,好好辅助他。”

    然后,又把孙权召至病床前说:“咱们兄弟俩,要论上阵打仗的本领,你不如我;至于选拔人才,任用贤人,我比不上你。

    希望以后你好好保住江东这份基业。”

    孙权牢记哥哥教诲,招贤纳士,使江东没有因孙策的死而遭受一点波折。

    从此以后,孙权实际上成了江东的霸主。

    汉献帝究竟为何密下衣带诏?

    曹操迎汉献帝到了许都后,朝政大权都握在了曹操的手中,朝中大小事务都得先报曹操,然后才禀明献帝。

    曹操自以为朝权在握,天下唾手可得,便不把皇上看在眼里,动辄要挟献帝要如何如何,弄得献帝无所适从,整日提心吊胆。

    随着年龄的增长,汉献帝越来越觉得受人摆布不是个滋味儿,而曹操的专横也让他忍无可忍。

    于是,他咬破手指,写了一道血诏缝在衣带里,然后把这条衣带送给外戚董承,要他设法除掉曹操。

    董承接到密诏,秘密约了他的几个亲信,商量怎样除掉曹操。

    他们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认为刘备是皇室的后代,一定会帮助他们,便秘密找刘备商量。

    刘备也认为曹操迟早会生代汉之意,同时也是自己争霸天下的障碍,便同意听命圣意,铲除曹操。

    曹操和谁一起煮酒论英雄?

    公元196年,刘备投奔曹操。

    刘备知道曹操想除掉自己,为了保存自己,他几乎不参与政事,整日在自己的园子里种花种菜。

    一次,曹操派人去看看刘备在家里干什么,只见刘备在自己园子里种菜浇水,没有什么可疑,也就渐渐放心了。

    一天,曹操邀请刘备去喝酒。

    两个人一面喝酒,一面有说有笑,谈得很融洽。

    他们谈着谈着,很自然地谈到天下大事上来了。

    曹操拿起酒杯,说:“如今天下诸侯各踞一方,多如牛毛,但最后能成事的却如凤毛麟角。

    依您看,当今世上有谁算得上是英雄呢?”

    刘备说:“淮南的袁术,兵精粮足,可以算是英雄。”

    曹操笑道:“袁术是坟中枯骨,早晚会败在我手下。”

    刘备又说:“河北袁绍,占据冀州,手下能人很多,可以说是英雄。”

    曹操大笑道:“袁绍优柔寡断,贪图小利,不能算英雄。”

    刘备摇了摇头说:“除了这些人,我实在不知道还有谁算得上英雄了。”

    曹操说:“作为英雄,应该具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道:“那依您看来,谁能当得起这个称号呢?”

    曹操面露笑容,从容地对刘备说:“依我看,当代的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两个人而已。”

    刘备在此之前,曾与董承同谋诛杀曹操,听到曹操这句话,以为曹操知道了自己的计划,大吃一惊,身子打了个寒战,连手里的筷子也掉了下来。

    正在这时,天上响起一声惊雷,刘备忙说自己受到雷声惊吓,这才把心中的惊惶掩饰过去。

    喝完酒出来,刘备再三琢磨曹操的话,觉得曹操是把他看作唯一的敌手,将来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打这以后,他一面和董承他们密谋除掉曹操,一面找机会离开许都。

    哪位将军“千里走单骑”?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后,刘备知道曹操野心勃勃,迟早有一天会对自己不利,便带领二弟关羽、三弟张飞及手下将士找了个借口逃离了曹操。

    刘备逃离曹操后,无处可去,只好暂时驻扎在徐州。

    曹操遂率大军征讨刘备。

    一场大战后,刘备的军队溃散,张飞躲到了芒砀山,刘备只好投奔了袁绍。

    曹操大败刘、张二人,立即派兵包围徐州。

    徐州只有很少的士兵,在关羽的率领下,誓死保卫城池。

    曹操得知关羽守城,决定收降关羽,所以,曹操没有派兵硬攻徐州。

    曹操手下的一位谋士道:“丞相,您是不是想劝降关羽?”

    曹操点头,那位谋士道:“我愿去劝降关羽!”

    曹操听后,说道:“只要关羽能够归降,什么条件都答应。”

    那位谋士见到关羽,对关羽说道:“关羽,你要认清形势,如今大军围城,曹丞相爱惜你,才没有下令攻城。

    如果你不投降,你两位嫂嫂也没命了,到时候你还怎么见你的大哥呢?”

    于是,关羽说道:“回去告诉曹丞相,答应我三个条件,我便投降;不答应,我宁可战死。

    第一,我不会投降曹操,我只投降汉献帝;第二,必须确保我二位嫂嫂的安全;第三,我一听说我哥哥刘备的下落,我便去找他,曹丞相不得阻拦。

    就这三条,如果曹丞相能够答应,我便投降;不答应,就让他攻城吧!”

    那位谋士回来和曹操一说,曹操心想:关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员战将,我不如先让他归降我,再以礼相待。

    关羽这人讲信义,他一定会感激我,我再找机会杀了刘备,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想到此,他便派谋士告诉关羽,三个条件都答应。

    关羽来到曹营,曹操非常热情,不仅对关羽视若上宾,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而且对刘备的两位夫人也非常好。

    关羽确实很感激曹操,但他更不会背叛自己的大哥刘备。

    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给曹操留了一封信,带着两位夫人离开了曹营。

    关羽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出了曹操的势力控制范围,来到了芒砀山。

    关羽听说三弟在此,非常高兴,哪知见了张飞,张飞举枪便刺,两位嫂嫂劝道:“三弟,为何对你二哥如此无礼?”

    张飞怒气冲冲地说道:“他投降曹贼!”

    两位嫂嫂赶紧解释,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飞知道错怪了二哥,倒地便拜,哥俩保护着两位嫂嫂见到了大哥刘备。

    三兄弟又团聚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被人们一代代传颂下来。

    刘备是怎么和诸葛亮结缘的?

    刘备到荆州以前,在与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次失败。

    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认为是没得到有才能的人辅佐自己。

    见到名士徐庶后,刘备对他很器重。

    徐庶见刘备爱才,就把闲居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推荐给他。

    刘备心下欢喜,择日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主角姜栀商池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顶级猎食者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是心跳说谎 女配没有求生欲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看鸟吗哥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逞骄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日夜妄想 燕云赵婉莹穿越小说 嘘,国王在冬眠 你老婆掉了 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