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1)(第 1/4 页)
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1)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曹丕废汉建魏朝、刘备称帝建蜀汉、孙仲谋武昌称帝正式把军阀四起、皇权旁落的东汉王朝一分为三,历史的舞台在这一刻把人性的智慧、奸雄的狡诈、忠臣的丹心阐释得淋漓尽致,晋师灭吴成一统原来也是南柯一梦般的短暂,南与北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声中走向统一。
曹丕是如何废汉建魏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
王太子曹丕当时正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
噩耗传到邺城,曹丕放声痛哭,不能自已。
中庶子司马孚劝他说:“先王驾崩,天下大事都依赖殿下作主。
您应当上为宗庙祭祀的延续着想,下为天下百姓的生计考虑,怎么能像普通人行孝一样,只知道哭呢?”
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勉强止住,说:“你说得对。”
这时群臣刚刚听到曹操的死讯,聚在一起痛哭,连上朝的行列也无法保持了。
司马孚在朝中大喊:“现在君王去世,应当尽早拜立新君,以稳定全国局势。
你们难道就只知道哭吗?”
于是,曹丕下令让群臣退朝,设置宫廷警卫,料理丧事。
群臣认为太子即位应该等待皇帝的诏令,尚书陈矫却说:“先王在外地去世,全国上下惶恐不安,太子应当节哀,继承王位,以维持天下人的期待。
况且还有先王宠爱的其他儿子在一边等待拥立的机会,万一来去之间发生变故,那么国家就会有危机了。”
于是,曹丕立即安排官员备办礼仪,一天之内全部准备齐全。
第二天早晨,曹丕借用王后的名义传命令:太子即位为魏王。
汉献帝还授予曹丕丞相官印和魏王玺绶,并让他兼任冀州牧。
当年十月,曹丕又制造了群臣上书请他称帝的事件。
汉献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挂名皇帝,接到大臣上书后,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
曹丕假意推辞再三后,接受了玉玺,正式称帝,建国号为魏,即魏文帝,定都洛阳,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将汉献帝贬为山阳公。
东汉灭亡了。
刘备在哪里即皇帝位?
曹丕称帝后,蜀中风传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宗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
事后,刘备部下全都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
军师诸葛亮多次上书劝进,刘备终于同意,并让军师诸葛亮、博士许慈、议郎孟光设定礼仪,选择吉日良辰,上了尊号。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是为汉昭烈皇帝、蜀先主。
因他以兴复汉室为号召,所以国号仍为汉,改元章武。
但他仅有益州这很小的一块地方,又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先帝。
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并立儿子刘禅(阿斗)为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皇太子妃。
陆逊治军有哪些特点?
孙权派兵攻取了关羽驻守的荆州,又杀死了关羽。
而后,急于为关羽报仇的张飞被他自己手下的将士刺杀而死,叛将逃到了东吴。
刘备万分悲愤,决定为关羽和张飞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让他统领长江以北各路蜀军;自己则亲率蜀军,从长江以南翻山越岭,驻扎在夷道县的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准备攻打东吴。
东吴人心惶惶,孙权几次派使臣求和,但刘备都不答应,并继续进兵,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巫县(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
蜀军声势浩大,一直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
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人马前去迎战。
陆逊在吴军将领中资历较浅,而他手下的将军有的是跟随孙权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国戚,他们对年轻的陆逊当都督都很不服气。
吴军到达夷陵之后,陆逊认为刘备军队初来,锐气正盛,应当避免与其交锋。
而陆逊部下的将领体会不到他的意图,以为他害怕强敌,怯懦畏战,纷纷对他表示不满。
一天,陆逊召集众将,手握宝剑说道:“刘备是天下知名的枭雄,连曹操都怕他几分。
我们绝不可以轻视他。
希望众将军协力抵抗来犯之敌。
我虽是一介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诸位将军也只能服从。
我想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让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
希望大家今后能各负其责。
军令如山,违者必将按军法处置。”
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然还有不服,但在行动上却不敢再违抗命令了。
猇亭一战陆逊用什么谋略对付刘备?
刘备攻伐东吴一路势如破竹,听说孙权派大将陆逊领兵出战,知道将有一场大战,将大军开到猇亭(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安下营寨,准备和陆逊决战。
哪知接连挑战了十几天,吴兵不肯出战。
两军就这样相持了半年多,这时季节已经是夏天,气候炎热,刘备令自己的部队全部移到树林里靠近水边上安营扎寨,好就水乘凉。
蜀兵移动时,陆逊也不去管,等蜀兵安营结束,这才说:“打败刘备的日子到了!”
陆逊召集大将们说:“刘备打了一辈子的仗,很会用兵,现在他领兵攻吴,开始肯定会考虑得非常周到,不容易对付。
但时间一长,士兵的锐气都消失了,必然会出现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现在,他的弱点暴露了,打败蜀兵,就在这一战了!”
陆逊传令,鲜于丹为先锋,攻击蜀兵大营,韩当、徐盛二人随后进发。
不到半天时间,派出去的三名将军都吃了败仗回来了,向陆逊请罪。
陆逊笑笑说:“派你们去是作为试探的,真正打败刘备,看今天夜里的行动。
全体将军,晚饭过后来听候命令!”
晚饭后,大家来到陆逊的军营,陆逊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战术:火攻!命令士兵们人人带着火种,偷偷地绕到蜀兵大营后面,突然放火,又把各路将领的行动路线安排好。
当夜,刘备正在和部下商量进兵的事情,忽然报告说军营起火,刘备马上出营指挥救火,哪知道火势越来越大,直烧到自己身边来。
正忙乱中,忽然从四面八方冲出无数的吴兵来,蜀兵大乱,四散逃命,死伤无数。
刘备领着士兵拼命冲出火阵,却又被陆逊埋伏好的军队冲杀了几次,等冲出包围圈,脱离危险时,只剩下很少人马。
幸亏赵云接应得快,这才安全地撤到白帝城住了下来。
你知道“白帝托孤”的故事吗?
刘备撤到白帝城后一直没回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命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并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安国家,定大事。
如果我的儿子刘禅行,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废了他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流泪说:“臣下哪敢不尽心竭力。
一定效忠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又给太子下诏说:“人活到五十不算早亡,我今年已六十有余,没什么遗憾,只是挂念你们兄弟。
你们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德的人,才可以服人。
你父德薄,不足效法。
你与丞相处事,要待之如父。”
这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时年63岁。
这就是历史上的“白帝托孤”。
诸葛亮是怎么治理蜀汉的?
蜀汉以益州一隅之地而能与曹魏相抗衡,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较少,当为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立为后主,诸葛亮受遗命辅政。
诸葛亮执政后,刑法和德化并用,且能够以身作则。
第一,诸葛亮工作勤谨,如《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诸葛亮处理政务这样勤谨细致,一则可以使部属不易作弊和玩忽职守;二则可以了解下情,及时而较好地处理政务。
第二,持身廉洁,如《诸葛亮传》言:“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第三,作风公正,《三国志》(卷四十三)《张裔传》:“裔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上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第四,不受谄谀,《三国志》(卷四十)《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秦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第五,虚心纳谏,如《三国志》(卷三十九)《董和传》载:诸葛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未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矣。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