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感知篇 第七章 学习与记忆--记忆与遗忘的冤家路窄(第 3/4 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最早的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在识记之后就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用无意义的音节做记忆实验材料,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第一个小时内遗忘很快,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除了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发现还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

    所以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地恢复到原有水平。

    如果不再使用也可能被认为是完全忘记,但事实上遗忘绝不是完全彻底的。

    除了时间因素以外,遗忘的进程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启示我们,如果想取得理想的记忆效果,便要不断地对记忆材料进行重复,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你的遗忘速度会快于你的记忆速度。

    人为什么会遗忘呢?

    --大脑储存的信息丢失了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即消退和干扰。

    消退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许多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自然消退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

    那么干扰又是如何导致遗忘的呢?

    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信息提取失败。

    什么是记忆障碍?

    --事物映象被破坏了

    所谓记忆障碍,是指人脑受到损伤或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不能正常反映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事物的异常心理现象,即由于记忆过程部分或完全受到破坏,使人不能把脑中反映过的客观事物的映像或经验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加以再现。

    记忆障碍主要有三种表现:

    记忆增强。

    指人在病态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强迫症、躁狂症和偏执性障碍等,对原来已经遗忘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记忆起来,甚至许多久远的事件细节。

    记忆减退。

    指人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发病之前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记忆能力减退。

    记忆减退可能是短时记忆减退,也可能是长时记忆减退。

    一般是由短时记忆减退逐渐发展到长时记忆减退,直至产生遗忘症。

    歪曲记忆。

    又可称为潜隐记忆,指把过去见过、听过、读过甚至梦中体验过的东西与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起来、相互颠倒,确认这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

    什么是遗忘症?

    --导致的原因

    遗忘症是记忆障碍的一种,通常表现为对过去的经验不能记忆,临床上,通常由心因性和器质性两种原因导致遗忘症。

    心因性遗忘症。

    所谓心因性,是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遗忘症。

    如长时间的焦虑、注意力涣散、内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记忆障碍。

    情绪既能影响识记,又能干扰回忆过程。

    心因性遗忘的典型表现是,同过去经历的某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或与强烈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的特定记忆丧失,即遗忘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

    心因性遗忘症具有暂时性,较易治疗。

    器质性遗忘症。

    器质性遗忘症是指由器质性脑病引起的遗忘,最初往往表现为最近事件的遗忘。

    遗忘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外伤程度直接相关。

    通常分为逆行性遗忘症和顺行性遗忘症两种:逆行性遗忘症是指颅脑外伤后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一段时间经历;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器质性脑病患者对发病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常见于高热谵妄、癫痫性朦胧、醉酒、脑外伤、脑炎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记忆牢靠吗?

    --记忆的歪曲现象

    在电影《阳光烂灿的日子》里,主人公在回忆青春少年时与女主人公的相见相识的故事。

    记忆里的事情都是很美好,但对于一些细节,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自己的想象和英雄主义情结。

    比方说,最后他自己都不记清到底有没有在酒桌上为了女主人公打了人。

    通常记忆也会发生下列现象。

    错构。

    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

    错构在正常人有时也会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虚构。

    用以想象的、没有真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缺陷。

    谈论这些“经历”时仿佛确有其事。

    但严重的虚构是器质性脑病的特征之一,与病理性谎言不同,后者并无记忆缺陷,而是由于他们富于幻想,喜欢虚假经历以博得别人的注目和同情。

    柯萨可夫综合症。

    又名遗忘-虚构综合症,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

    此类患者往往有兴奋情绪,否认患病。

    柯萨可夫综合症常表明下丘脑尤其是乳头体附近有病变存在,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等病变。

    旧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识感。

    有旧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似曾相识感,指病人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

    由此体验的多是神经症和癫痫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现这两种体验。

    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吗?

    --谁都免不了压力

    为什么说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呢?

    下面以压力和紧张为例做出解释:

    压力感削弱记忆力。

    研究发现,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激素可以使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难以提取,极大地损害记忆力。

    人处在有压力的场合时,如考场、就业面试、作证人等等,记忆力会削弱。

    瑞士研究人员以36名记忆能力相当的健康成人为实验对象,给他们服用可的松或安慰剂。

    可的松能够提高一种压力下才产生的荷尔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时后,人就相当于承受了严重的身心理压力。

    此时,要求他们记住60个德语名词,每个词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4秒钟,然后,要他们凭记忆写出尽可能多的名词。

    结果,吃安慰剂的人记住的名词明显多于吃可的松而产生了压力感的人。

    紧张心理损害记忆。

    据研究,人由畏惧等情绪产生紧张心理,可以释放出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能够损害长时记忆中搜寻信息的能力。

    皮质醇激素是造成记忆暂时丧失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给一些人服用皮质醇,他们当时并没什么感觉,也没紧张的迹象;但是大约一到四小时后,就很难回想起事情,可见他们的记忆受到了损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都市沉浮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安徒生童话 我五行缺你 上错花轿嫁对郎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看鸟吗哥 回到民国当导演 主角姜栀商池 说好的不炒CP呢![娱乐圈] 我想要你的信息素 我把白莲花女主逼疯了谢思思颜如雪 重生斗破之小医仙 修罗斩神 末世悍女来种田 斗罗之从小舞开始沾染红尘 国民导演是男神 纸片人都对我意图不轨 他趁虚而入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