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篇 第十九章 心理效应与定律--黄金法则1(第 2/4 页)
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变得空前容易,既然人和人这样容易“联系”上,那么我们搭建自己广泛的人脉网,就不是很难的事。
当我们拥有一个广泛的人脉网,在生活和工作中,当然会很容易得到朋友们的帮助。
什么是德西效应?
--不公正的待遇
一位老学者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乡村里修养,那里非常宁静。
附近的孩子总爱来这里嬉戏打闹,喧哗的声音让老人无法休息好。
虽然他不时地阻止,但是根本不管用。
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招到一起,并告诉他们谁嚷嚷的声音最大,谁就会得到最高的报酬。
于是,孩子在那大囔大叫,当然他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奖励。
就这样持续了3个星期后,孩子们来这里吵闹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时,老人给孩子们的奖励减少,虽然有的孩子觉得奖励太少了,但是总比没有的好。
然后,过了一个星期后,不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也拒绝给他们钱了。
孩子们觉得这事真是太可气了,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不去老人的住处吵闹了。
这一个效应是由心理学者德西发现的。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运用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
他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请他们解决一些测量智力的问题。
实验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不给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一样没有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目的在于考察实验对象是否喜爱这项活动。
结果发现,奖励组的被试,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而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
这个结果表明,对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什么是贝尔效应?
--慧眼识人,甘为人梯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甘当人梯,提出一个个课题,指引别人进行研究,登上一座座科学的顶峰。
于是有人把他这种甘为人梯的行动称为“人梯效应”,也称作“贝尔效应”。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专门在皇帝面前夸赞寇准的长处,推荐他为宰相,但寇准却多次在皇帝面前痛陈王旦的缺点。
有一天,皇帝忍不住对王旦说:“你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你的坏话。”
王旦却说:“本来应该这样。
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
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
有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送寇准主持的枢密院一份文件,违反了规格。
寇准马上将此事向皇帝汇报,使王旦因此受到责备。
然而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结果也违反了规格,办事人员兴奋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以为王旦定会报复寇准,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希望他们修正。
对此,寇准十分惭愧,见到王旦时便恭维他度量大。
后来,寇准升任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感谢皇帝对他的了解。
不料皇帝却说:“此乃王旦的推荐。”
寇准更加敬服王旦。
王旦做宰相十二年,推荐的大臣十几个,大多很有成就。
王旦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贝尔效应。
其实,也不妨叫做“王旦效应”。
管理者可以向贝尔和王旦学习一下,自觉运用贝尔效应。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