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第十三章 成长与发展--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第 2/4 页)
听觉的发展特点:婴儿从外部环境间获取信息,并开始适应环境,包括听觉辨别能力、对语音和音乐的感知力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例如,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
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比如能以面部表情对酸甜苦辣做出反应;表现对母亲气味的偏爱以及有痛觉反应,对水温的感觉等。
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婴儿期开始对形状、深度、方位都有知觉。
例如,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到8岁能以他人或物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婴儿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依照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在感知运动阶段。
这个阶段典型的特征就是直觉行动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指婴儿的思维依靠动作进行,离开动作就离开思考活动。
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表现在:
直观性和行动性。
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
对遇到类似的情境与事物可采取同样的行动。
狭隘性。
思维活动仅限于与动作有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也狭隘。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计划性和预知性。
婴儿的情绪发展有什么特点?
人类天生就具有对情绪的反应能力,例如,或哭,或笑,或闹,或静。
婴儿的这种情绪反应是先天遗传的本能,也是最初的原始情绪反应。
这里主要讲述婴儿的三种基本情绪:笑、哭和恐惧。
笑的发展。
0-5周的婴儿的笑的反应是一种自发性的微笑,也是反射性的一种微笑;5周至4个月时期的婴儿的笑是无选择性的社会性的微笑,对熟悉或陌生的人都报以微笑;4个月后,婴儿的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
哭的发展。
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情绪或生理需求的消极反应。
通常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恐惧的发展。
一种是本能的恐惧,比如对大声响的恐惧;与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比如被开水烫过所引起的惧怕反应;怕生引起的恐惧,一般发生在婴儿6-8个月时;预测性恐惧,例如害怕“吃人的狼外婆”。
学前期儿童有哪些心理特点?
儿童的学龄前期是指儿童从3周岁到6~7岁这个年龄时期。
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也就是正式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为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做准备的时期。
学前期儿童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增强,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和能力。
渴望独立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
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另外,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其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促进了其心理向新水平发展。
反过来,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初步具有了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
这使他们在游戏等活动中,初步学着运用逻辑思维。
不过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尚不能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即心理的稳定性比较差。
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开始形成。
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
安全感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愿望;安全感是学前儿童乐于交往、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安全感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安全感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观的形成。
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你就会发现,“变”成了其显著特点。
随着孩子的快速发育,不仅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是变化剧烈。
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而且专门与父母对着干,像变了个人似的。
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家长多说他两句,他要么不理睬,要么就喊烦。
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是其进入心理学上所谓“心理断乳期”的正常反应。
“心理断乳”的真正意义是摆脱对父母的孩子式依恋,走上精神的成熟与独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父母在这一时期应该把爱孩子的重点放在帮助他们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上。
只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适当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行为和心理上进行引导,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
应该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家长把自己的观点、经历讲给他听,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
要理解信任孩子。
家长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充分利用孩子的“小大人”想法,针对家里的一些事情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正确处理。
家长要做出表率。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孩子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家长自己有缺点和错误,应勇于承认,立刻改正,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从中得到启迪。
尽量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
在孩子发火时,家长应保持冷静。
争论激烈时,家长应转移话题或采取冷处理方式,以免孩子萌发对立情绪,使逆反心理更强烈。
但家长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孩子积极克服爱冲动的毛病。
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于身心的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孩子可以广交朋友,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发展“自我”意识,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真诚待人的品德,利于顺利度过断乳期。
初潮少女身心保健有哪些?
初潮,是少女进入青春期最明显的标志,对于初潮少女自身而言,面临月经初次来临,心理上会出现紧张、害怕、羞涩、好奇等复杂的情绪体验,身体方面会呈现腹胀、腹痛、腰酸、乏力、嗜睡、疲劳、颜面浮肿等不适,再加上学习紧张的压力,她们的抵抗力和适应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所以,对初潮少女加强身心保健和健康辅导非常重要。
第一,家长和老师应向初潮少女讲授有关青春期生理,性心理知识,使她们懂得月经初潮是身体发育的必然,是少女青春期的标志,没有必要忧心忡忡,同时,要让她们对月经初潮时并发的腰酸、嗜睡、疲劳、乏力等不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惊惶失措,加重心理负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