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当代史 3(第 2/4 页)
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
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
他接受了顾问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的辞职,并宣布解除迪安的职务。
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
他选择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考克斯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
后来调察中心转向参议院,开始由该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
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
然而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总统有直接卷入掩盖活动。
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工作人员巴特菲尔德揭露: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
考克斯和欧文委员会立即(7月23日)票传录音带。
尼克松以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
当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时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问题的录音带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总统文件的协定作为交换条件。
考克斯拒不接受这个建议。
10月20日,总统命令司法部长理察森解除特别检察官的职务。
理察森和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宁肯辞职也不执行这个命令,最后考克斯的职务是由副总检察长解除的。
群众抗议的怒涛迫使尼克松于10月24日交出了录音带。
但赛里卡要的是9盘,他只交出7盘。
白宫声称另外两盘根本就不存在。
5月20日,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别检察官贾瓦斯基提交其他的录音带。
7月27—30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案,8月5日总统提交三盘录音带的文字本,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总统与掩盖活动有关。
因此,尼克松在国会里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不得不于8月8日宣布辞职,次日上午11时35分离开白宫。
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特赦。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1973年,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病逝,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这一称谓的来由是:两年前,90岁高龄的毕加索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头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但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新的表现手法。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
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风格变化不会很大了。
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
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
比尔·盖茨何时创建微软公司?
1975年,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保罗·艾伦创建了电脑软件公司——微软。
微软在成立14年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成为首家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
如今,几乎所有的工业和商业组织都依赖于微软建立起来的庞大的软件系统,只是程度上稍有不同而已。
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蹿的时候,他每天进账最多达5000万美元。
当盖茨1975年成立微软公司创业的时候,全世界最顶尖的公司叫ibm,由汤姆·斯沃森领导着。
当时一台电脑足有现在我们整个摄影棚这么大,但是比尔·盖茨的眼光已经看到25年之后,我们的桌上会摆上一台小型的电脑。
ibm则不是这样认为,这从它的名字也可看出来:i代表internation即国际,b代表business即商务,m代表machine即机器,所以ibm认为它的主要顾客是公司而非个人,而公司一般用大型电脑。
同样在1975年,美国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车库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80年代开始的时候,乔布斯而不是盖茨被认定为数字化企业家的象征,虽然两人同年出生,但乔布斯更具有60年代的反叛色彩。
他与盖茨争夺家用电脑的主导权之战像是一场艺术对商业之战。
乔布斯为自己产品起的名字叫做apple pc,pc代表的真正含义就是个人电脑。
他瞄准的就是个人电脑这个巨大的产能市场。
所以,乔布斯在24岁的时候资产一度高达5亿美元,成为全美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但是,盖茨25年之后,已经凭借着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牢牢占据了软件市场,身价超过600亿美元,与乔布斯相比足足超过了60多倍。
几乎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何25年后身价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难道盖茨比乔布斯聪明65倍吗?
不可能,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盖茨对信息资讯梳理把握的能力比乔布斯更好。
乔布斯虽然掌握了个人电脑的趋势,但盖茨了解控制电脑硬件的是软件,软件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趋势,所以盖茨会成为世界首富。
拉美经济体系的宗旨是什么?
1974年7月,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提出建立拉美经济合作和协调机构的设想。
1975年3月,埃切维里亚总统和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发表联合公报并致函拉美各国首脑,正式倡议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75年10月17日,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76年6月7日协议正式生效。
这个地区性组织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以及在维护拉美国家的合法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拉美经济体系的宗旨是:促进地区性合作,支持地区一体化进程,推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拉美国家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共同立场和战略。
拉美经济体系的行动准则是:平等、主权、独立、团结、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各国政治和经济及社会制度的差异。
阿里·布托死在谁的手上?
阿里·布托出生于1928年,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
20世纪70年代,阿里·布托在巴基斯坦实行类似西方的民主改革。
在他的推动下,巴基斯坦颁布了新宪法,规定了公民基本人权,禁止种族和教派歧视等。
与此同时,阿里·布托开始实行国有化政策,要把银行、交通运输、钢铁等重要行业收归国有。
同时,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然而,巴基斯坦是一个宗教传统深厚的伊斯兰国家,阿里·布托的世俗化乃至西方化的改革,显得有些不合国情,巴基斯坦的经济陷入了停滞。
经济的停滞使反对派趁机崛起,阿里·布托的政权开始不稳。
看到这种情况,阿里·布托毅然提前举行大选。
大选的结果令反对派大失所望,大多数选民仍然支持阿里·布托领导的人民党,阿里·布托顺利当选为总理。
然而,反对派却借口大选中有舞弊行为,要求重新举行大选。
为了控制乱局,阿里·布托越级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让第三军军长齐亚·哈克担任陆军总参谋长。
不料,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军方在齐亚·哈克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阿里·布托被逮捕。
1979年4月4日,阿里·布托被处死。
人民圣殿教的信众为何集体自杀?
1978年11月18日,一个名叫“人民圣殿教”的美国教派的900多名信徒,突然在该教派设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附近的一个营地里集体服毒自杀。
这件惨案震动了科学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
“人民圣殿教”是由一个名叫琼斯的美国人在15年前创建的。
他声称“圣殿教”“反对种族主义的魔鬼、饥饿和不正义”,经常宣传“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和核战争恐怖,鼓吹自杀才是“圣洁的死”。
他以经办农业为名,带领教徒到荒野、丛林中过着脱离社会现实的生活。
1974年该教派的信徒首次来到圭亚那,1975年在圭亚那西北部地区占据了数千英亩土地。
1977年夏,一本美国杂志揭露了这一教派野蛮虐待教徒和绑架人的情况。
后来,“教主”琼斯也来到圭亚那。
在他的蛊惑下跟着他到圭亚那的有1200人。
这个教派的教徒是一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和得不到社会帮助的人、吸毒者、老年人和孤独的人。
他们对社会现实不满,对前途感到渺茫,对核战争恐惧异常。
不少人受虚无主义思想影响,认为人生无常,活着是一种痛苦。
因而他们入教之后,经常议论自杀。
“圣殿教”的“教主”在圭亚那还组织过“集体自杀演习”。
这一教派的教规极其野蛮。
信徒入教之后,从经济、信仰到肉体都受教主支配。
信徒常受到殴打、鞭挞和种种精神折磨。
小孩违犯教规,也要受罚,甚至可能被投入水中溺毙。
有限主权论的实质是什么?
在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党魁的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
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
苏联为何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
长期以来,阿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
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
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
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
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
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
1978年6月,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首先爆发反政府武装起义。
同年冬,全国28个省的大多数均已出现武装抵抗活动。
1979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在阿富汗的三大城市之一的赫拉特爆发,并促使国内反政府武装斗争进一步蓬勃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了阿富汉首都喀布尔。
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
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
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为了维持卡尔迈勒政权,苏联还派出10多万人的军队常驻阿富汗。
奥运会为何以五色环为标志?
奥运会比赛场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标有五色环的旗帜。
这个图案是“奥运之父”顾拜旦男爵设计的。
1914年,顾拜旦男爵在巴黎召开的第六次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展示了他设计的徽记图案。
图案由五个不同颜色互相套接的圆环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构成,圆环分别为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包括了当时奥运会所有参加国国旗的颜色。
1979年,国际奥委会的出版物《奥林匹克》杂志中正式指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色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象征着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谊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
所以,五色环中的蓝色环代表欧洲、黄色环代表亚洲、黑色环代表非洲、绿色环代表澳洲、红色环代表美洲。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人种的“大熔炉”,有白人、黑人,还有印第安人。
不管是什么人种,巴西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育爱好,那就是足球。
巴西人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当不上巴西总统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
巴西人把足球称为“大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
即使是在贫民窟,穷人家的孩子也光着脚把袜子塞满纸当球踢。
在学校的体育课中,足球似乎是最重要的课程。
每当有足球比赛,球场上、电视机前总是人头济济。
足球在巴西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于乒乓球之于中国,橄榄球之于美利坚,冰球之于加拿大,羽毛球之于印尼,板球之于印度,棒球之于日本,斯诺克之于英格兰。
巴西人的“三大件”,不是汽车、房子和电脑,也不是妻子、孩子和票子,巴西人喜欢的是桑巴、足球和冰冰的啤酒花。
称巴西为“足球王国”可谓名副其实。
两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的起因是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
在联合国的多次调停之下,伊拉克和伊朗终于接受了联合国598号决议,于1988年8月20日实现全面停火。
哪一届奥运会遭遇强烈抵制?
1980年7月19日—8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第22届夏季奥运会。
此次奥运会被苏联视为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由于苏军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造成严重影响。
一个国家一方面召开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别的国家,必然遭到世界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
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
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五分之二,参赛的仅80个,使得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何谓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简称星球大战,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
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
其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
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进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
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摧毁率。
同时在核战争发生时,以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打击削弱敌方的监视、预警、通信、导航能力。
国际民主联盟有几项基本原则?
国际民主联盟是西方国家保守政党和中右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
于1983年6月23日在伦敦成立,它是欧洲民主联盟和太平洋民主联盟的政治联盟。
主要发起人有英国首相m.h.撒切尔夫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
该联盟成立大会通过一项原则声明,表示支持自由、民主和开放型的社会,支持法治和社会正义,支持家庭发挥“自由社会的基本社会力量和凝聚力”的天然作用,致力于公平持久的和平和世界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极权主义”,承认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