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实人的观点(第 2/4 页)
变革与保守永远是相对不言的,如果不加分析,只执一端,不论怎样都是一种偏执。
老实人太幼稚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应该是什么和其实是什么这两样东西区分开来,那么,这个人就开始走向成熟了。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实人在为人处世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其实是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说比较幼稚。
因为老实人常常不能够正确区分应该是什么与实际是什么这两样东西,而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不能坦然地接受。
进一步说,老实人对待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不能实事求是,或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或把现实理想化,而这正是他们受到现实的冷遇和打击的重要原因。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实际的发展中还遵循一些现实的原则。
老实人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一味地固守和坚持道德标准,因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某些偏差。
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就拿行善这件事来说,如果对方是个恶人,你就不能对他施以单纯的好心肠,纵容坏人的结果是反倒成为帮凶。
“农夫和蛇”的故事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老实人往往是以一种毫无保留的态度完全接受道德标准,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因而总是在现实中碰壁。
也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但他们视道德标准为理所当然的“善”,并极力排斥社会现实法则,视其为理所当然的“恶”。
他们往往不能容忍和接受现实道德标准的任何突破和弱化,他们往往会以一种情绪化的厌恶态度来对待社会现实法则,这样,他们不仅限定了自己的行为范围,而且限定了自己的交际范围,在做事过程中也总是处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境地。
老实人对待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不能实事求是,或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或把现实理想化,而这正是他们受到现实的冷遇和打击的重要原因。
老实人死板
所谓的老实往往也是死板的代名词。
死板就是不灵活,就是不懂得应变,说话办事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用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的人和事。
过分老实者通常都是比较死板的,不善于从对方的需要和好恶出发去选择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方式。
他们往往把这种改变看作是油滑,看作是对原则的违背和对道德的亵渎,他们也缺乏对人的心理微妙变化的体察和灵活多样的处事方法,这种观念上的误导和能力上的缺陷合在一起,就大大制约了老实人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效果,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迎合别人的需要和好恶并不是不讲道德不要原则,因为它仅仅是顺应一条最普通的心理规律,即: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同的。
在取得了对方的认同之后,办起事来方便,才容易产生预期的效果。
办同样一件事,善于揣摸对方心理者和不善于揣摸对方心理者,很可能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
迎合别人的需要和好恶并不是不讲道德不要原则。
因为它仅仅是顺应了一条最普通的心理规律,即: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同的。
要聪明,但不要追求精明
老实人要在为人处世,维护利益上变得聪明一些,但聪明也有限度,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聪明与精明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当你选择了一项事业并准备为之奋斗时,你一定要记住:要聪明,而不要追求精明。
聪明的人一般不计较眼下的区区得失,而是把眼光放长远,时刻有一个总体的事业日标,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虽然他们的好多行为让别人看起来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很吃亏。
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努力肯定在将来会得到巨大的利益回报。
精明的人则总是很过敏地盯住眼前的利益,他们处人处事的标准是:人不利己,坚决不交;事小利己,坚决不为。
这种人做事的风格给人的印象,好像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怕别人拿走了他们的钱。
这种人只有在不让自己吃亏的问题上,才能表现出才能和魄力。
成功者都选择“聪明”二字
长远的利益肯定是较大的利益,而眼前的利益从来都是小利。
成功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最明白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而精明的人最不服人,其事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
成功的人总是不惜血本来招揽人才,然后通过人才使他们成功;而失败的人总是因为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后由人才匮乏和事业无助走向失败。
这就是聪明与精明的不同特点与结局。
几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有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的总裁叫卡洛·道尼斯。
他曾是杜兰特手下的小职员,当他谈起他之所以被提升为总裁时说:“当我刚到杜兰特先生那儿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杜兰特先生仍留在办公室里,一直呆得很晚。
我认为应当有人留下来,给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工作上必要的协助,所以我也留下来了……他随时都能发现我……后来他就养成了召唤我的习惯。
这就是整个事情的过程。”
道尼斯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付出的时间精力肯定不相当,但是,这种吃亏却使他获得了总裁的位置。
美国船王罗伯特·达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只是一名速记员。
谈到她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公司里所有女士都眼红的秘书位置时,罗伯特·达拉说:
“我在最初雇用她时,她的工作只是听取我的口述,记录内容,替我拆阅、分类及回复我的私人信件。
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职员没什么两样。
但是,同其他普通职员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后,她还常常回到办公室来,并且积极地做那些本来不是她分内的、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并把她替我写好的回信和其它一些文件送到我的办公室来。
她的能力增长很快,有时候替我写的信就同我写的一样。
当我的秘书因故辞职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为她早已做着这样的工作,并且早已有了这样的能力。
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职员的四倍。
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她已经使她自己变得对我极有价值,是我的事业不能离开的帮手。”
而那些精明的人,在实际中能获得这样的机遇吗?
我想很难,而失败和被炒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聪明,但不要追求精明,这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所在,在这一点上。
老实人倒是有他天然的优势。
老实人自我怀疑
在梦中,你可以做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转换场景和环境,穿墙而过,变成富翁和名人,克服大障碍,跟父母相处,创造巨大的财富,写出畅销书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你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你能想像在梦中质疑自己的能力有多荒谬吗?
你能想像自己说:“等一下、我不能那么做?”
在梦中,你常失败吗?
少之又少。
可是,如果你失败了,通常是为一个特殊的目的——去学习某件事,去测验你的力量,去克服大障碍,进人成长的下一阶段。
为你不怀疑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在清醒的状态中老实人,每天都浪费了一大堆精力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我们几乎在每个转弯处都怀疑自己:我们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或是向群众演讲,想出一个新点子或解决之道,克服障碍,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捕鼠器,行销一项产品或服务,或是跟一个难缠的人沟通。
我们质疑自己的价值,值得拿多少薪水,或者我们对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有多少价值或才华。
我们怀疑自己克服拒绝、重新来过或面对挑战的能力。
一条错不了的成功策略,是将怀疑从你的生命中放逐——统统放逐——这并不表示你应该开始做傻事,或做幼稚的决定。
它只是说你应该开始信任自己创造内在的认知,知道你拥有一个胜利者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可以让梦想成真。
唯一的真正障碍就在怀疑本身——而所有的怀疑则又来自你自己的思考。
a君为人老实,一直害怕在众人面前演讲。
他一直认为自己缺乏在众人面前演讲的能力。
他甚至有具体的证据来证明他的信念是真的,他有两次在尝试演讲时昏倒。
然后,有一天,一位好友兼精神导师把他推到一群人面前。
在轮到他说话前,导师转身对他说:“你无法对一群人讲话的想法绝对是荒谬可笑的。
把这个疯狂的概念从你的心中扫除,一切都会顺利。
现在,就克服它吧!”
他说对了。
一旦他将怀疑的念头从心中放逐,演讲就变得毫不费力。
你也同样可以做得到。
生命中总是自找怀疑是十分愚蠢的事。
它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所有的怀疑都浪费精力,而且干扰了你与生俱来创造财富的能力。
不论你心头逗留的是怎样怀疑的念头,让它们走吧。
这比你所想的还容易,而且将会产生莫大的回报。
一条错不了的成功策略,是将怀疑从你的生命中放逐——统统放逐——这并不表示你应该开始做傻事,或做幼稚的决定。
它只是说你应该开始信任自己,创造内在的认知,知道你拥有一个胜利者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可以让梦想成真。
金钱观陈旧
老实人内心深处有一些限制他们行动的基本观念,这些观念是关于金钱与财富的。
这些观念不是真理但它们控制了老实人的生活。
因为只要我们“相信”某件事是真理,它对我们的生活就能影响。
有好多个世纪,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视之为真理,而限制了人类的探索与扩展。
地球从来就不是平的,但是,人只要相信地球“是”平的,人类的行为也就跟着这观念走。
老实人在金钱上的观念也是如此——如果“相信”有限制作用的想法是真理,它就会限制我们的行动。
老实人认为有钱才能赚钱
事实上,首先要有个梦想,专注于这个梦想,并且不屈不挠,热情地追求这一梦想,直到它成真,才能得到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金钱。
白手起家而赚得大把钞票的故事不胜枚举,开始时手里有人把钞票而终于穷愁潦倒的故事也不在少数。
你如果能扩大你的财富容器——而金钱是你使白己的梦想实现所需的——那么,金钱就会找到你。
老实人认为贫穷是纯洁的,金钱是肮脏的
贫穷,从本质上看,并不比富有纯洁——无论从心智、肉体、情绪或者从物质环境而论。
事实上,金钱能帮助人把事物变纯洁一点——如果他有此心。
有些人的贫穷和纯洁丝毫扯不上关系。
并不是说一个穷人必定不纯洁,一个富人不可能不纯洁(无论你在哪个层次上来界定不纯洁)。
而是说,一个人的纯洁和他拥有的金钱的数星并无多大关系。
老实人认为富有的人是势利鬼
有些富有的人势利,有些穷人势利。
有些富有的人踏实,有些穷人踏实。
势利之心,关系到自满、成见及未受质疑的坏习惯——非关金钱。
势利之心当然“不是”有大把钞票的自然结果。
老实人认为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东西也许带不走——不过,你带不去钱的地方反正也不需要钱。
老实人认为挣钱会很辛苦
穷也很辛苦。
人生充满辛苦的工作。
比辛苦工作更糟的事只有一件——无聊;我们不辛勤一点,得到的就正是无聊。
要实现一个梦——无论什么梦,就得辛苦,其中大部分是在内心里。
不过,达到了目标,辛苦会在成功的喜悦里被忘记。
稍停之后,另一个目标到来,又有更多辛苦。
这就是人生。
你宁可辛苦追求“你的”梦,强过只知拿钱而协助他人追求他们的梦。
老实人常说金钱不是一切
以此为不想赚钱的理由的老实人,好比在一场讲座里受困一隅时猛跳起来说“这也不是那么重要,反止……”之类言语,以此掩饰自己的困窘。
对,金钱不是一切,但它有用——有时它是能使我们更接近我们梦想的唯一东西。
老实人认为人生里最好的东西是免费的
有些非常好的东西不用钱,有些上好的东西也附着价格标签。
有钱买后面这类的东西,无碍于我们享受前一种东西。
关于金钱,老实人接受了许多限制他们的观念。
现在,向这些观念挑战的真正工作才开始。
下一次,当你在钱方面感觉到羞耻、内疚、伤感或愤怒的时候,不妨花一点时间多一点思考。
老实人也许有不配之感:“这不是我应得的。”
发现自己心里有限制你的观念。
探索它,解剖它,跟自己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打开思路,放开眼界,让白己从陈旧、过时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这些旧观念很多非常早就输入我们脑袋里,后来又不断由媒体或我们周围的负面东西加强,因此,克服他们的过程有如爬上坡。
然而到了巅峰,放眼所见,你会更富有,更健康,更幸福。
打开思路,放开眼界,让自己从陈旧、过时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赚钱是一种特别的智慧
要说聪明才智,老实人不见得缺乏,高智商有才能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大多数老实人少的是其它一些对人生更有影响力的智慧,赚钱的智慧就是其中一种。
我们不妨把这种智慧叫作“财商”,就仿佛人们惯用的“智商”一词。
赚钱是一种全新的生存觉悟
首先我们不应当把赚钱简单地看成只是一种生存行为,而应当看作一种生存觉悟。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把这种生存觉悟尊崇为指导我们具体生存的导师。
因为,如果没有生存觉悟的指引,我们将会永远在一种生存定势中闭着眼睛“驴拉磨”,勤劳地转来转去,却永远转不到明天。
对生存觉悟最大众化的解释是:是否“觉出”自己的生存出了什么问题,并“醒悟”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进而下定决心弃旧图新。
对于长时期依赖土地和国家的人,能看到赚钱是解决自己的生存困境的重要方式,当然是种觉悟。
觉悟初期,人们可能免不了对新的牛存方式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但它带给人们的前景却是告别贫困,并自豪地跨入新世纪的大门。
赚钱绝对是一种智慧
如同做生意,赚钱当然也是智慧。
但是,它是另一种智慧。
在中国儒家的观念里,赚钱是低级的行为,商人被打入社会下层,经商充其量只能算做体力劳动。
中国有一句“无奸不商”的俗语,这是对商人恶意的攻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此类看法的偏激和陈腐。
但是,我们谁敢肯定这个远古的幽灵已经从自己的大脑中彻底消失了呢?
其实经商赚钱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也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主要表现在:它思考的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它思考的是人与物之问的关系。
它水远记得:只看重人与人的关系,使我们陷入漫长的封建伦理文明的泥潭,直到今天,我们的双脚还迟迟不能从泥潭里拔出。
它告诉我们:物与物的关系,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命题,与大众生存的直接关系并不很大。
它还告诉我们:人要活着,就要从物质世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包括物质的最简洁的表达形式——货币。
那么,人与物相处的最大智慧是什么呢?
一句话:它是一种绝对的实用智慧,只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和1+1=2的计算规律。
如果谁把它看得太复杂,谁就注定是个蠢人。
而我们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看得复杂化,所以我们只擅长解决心灵问题,而拙于处理生存事务。
因此,我们必须从赚钱开始,学会生存智慧。
赚钱是特别的思维
它是单纯的思维,只思考利益问题。
它是无情的思维,只思考利益本身。
它是数字的思维,只思考利益分配。
它是扩张型思维,只思考利益繁殖。
它是掠夺性思维,只思考利益攫取。
它是世俗的思维,从来不思考利益的意义。
它也是道德的思维,从来只信奉公平的原则。
它也是一次性思维,一清二白,互不相欠。
所以它也是很男性化的思维,充满血性和雄心,从不拖泥带水。
它看似简单,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
赚钱还是一种精神
一种自尊自强的精神,它充满创造幸福和未来的激情。
赚钱又是一种情感
一种对财富的恋情。
这种恋情里溶注了对生存的全部责任感。
赚钱也是一门学问
一种对人的物质情结的无情探索,它残忍地揭开了人类一切虚伪的道德面具。
赚钱更是一种活力
一种人类生存的活力,它横扫一切假斯文的陈腐之气使生活充满生机。
说到底,赚钱的智慧只有一句话:当我们想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时,首先得给予别人利益。
我们明白这个逻辑关系吗?
我们有这种气魄和觉悟吗?
我们会计算付出和获得的比率吗?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别人什么呢——我们有什么给别人呢——也就是说,我们有什么资本呢?
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那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给对方任何利益,我们又怎么能安然地把对方的钱变成自己的呢?
如果是这样,我们只好做梦。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出于贫困,才要赚钱。
但是赚钱的条件却是先给别人以利益,我们拿什么给对方呢?
现在,请让我告诉大家:
我们所缺乏的只是金钱,并不等于一无所有。
我们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其它资本与对方的金钱交换。
对于贫困的人来说,这就是我们赚钱的秘密。
赚钱的智慧思考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它思考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老实人利益观错误
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
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并且他们似乎永远要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
老实人可能会由此而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正,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的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利益交织构造而成的世界里。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人们之间相互需要,有着利益上的相互需求。
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并且活得很好,就必须要进行利益的追求和交换。
利益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初始也是最朴素的一面。
在现实生活中,一切能够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满足的东西,比如金钱、地位、名誉,都可以归入利益之列。
面对利益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实人却装作视而不见,他们总是耻于言利,羞于争利。
因为老实人观念上的错误,行动上的无力,致使老实人在看待利益时便存在着思维上的障碍,往往漠视和丑化利益行为;在争取利益时又存在着行动上的障碍,不懂获取利益的方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利益溜走。
想不开的当然会生气,抱怨,而想得开的也不过是以精神胜利、道德优越聊以自慰。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正当利益也决非是善行;懂得利益的本质和利益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将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面对利益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实人却装作视而不见。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正常利益也决非善行。
老实人爱面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