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说话有技巧(3)(第 4/4 页)
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无论米谷糟糠,总是要自行消化的,岂能吐出来让别人心情难受?
抱怨通常没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的想法,却不便当面说,想让眼前这个喜欢多嘴饶舌的人带话过去。
其四,留下不着边际的废话。
为说话而说话,把东家的长西家的短都搬出来当谈资,讲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这无疑是废话。
那又何必说废话呢?
古语云:君子三缄其口。
又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
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说的话对人对事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么还不如不说。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大凡英雄豪杰,都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
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其作为进身的阶梯。
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
当初,张良、韩信就是刘邦的梯子,韩林儿就是朱元璋的“马桶”。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
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后来他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做过齐王和楚王。
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
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订理想目标后,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忍者,淘汰意志薄弱者。
要达到奇伟瑰异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其坚忍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
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
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
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
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
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
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
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
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
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唐诘诃德”。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长者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
说话的大智慧: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一个人锋芒太露,就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像出头的椽子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风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