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3)(第 4/4 页)
布告一经张贴街头巷尾,活跃异常。
大臣们也没有顾虑。
纷纷进谏,齐威王听了以后,也知错就改。
一年以后,朝野都感到无意见可说了,齐国也很快强大起来。
在做人方面,不可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标准,为此,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开导别人怎么做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反击别人的话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认同别人的话。
当不认同的时候就要进行反击。
但是如果十分生硬地反击,说别人说得不对,难免会将谈话引到无谓的争论上去。
因此通过一些手段巧妙反击显得尤其重要。
许多领袖人物都称得上是巧妙反击的大师。
他们几句轻松的调侃,就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并令对手折服。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辩论。
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抓住里根年龄大的弱点不放,竭力攻击,想以此激怒里根。
如果里根一时激愤,破口大骂,以牙还牙,那么他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长者形象就会彻底败坏,必将在全国观众面前颜面全无。
里根不愧是久经沙场的政坛老手,面对蒙代尔的挑衅他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逆来顺受。
而是以他独有的幽默语言,用不屑一顾的口气回击道:“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
正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里根将计就计,以守为攻,在不动声色之中,把自己年龄大却宽宏大度、深谋远虑的优点和对方年纪轻却浅薄而狭隘的缺点显示给观众。
因势利导,巧妙地扭转了双方的局面,有力地还击了对方,又尽显自己的成熟姿态,可称得上“一箭双雕”。
针对对手提出的不便正面辩驳的问题,风趣幽默的回答往往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局面,并给对手猛力一击。
别人提出来的尖刻问题,就像直通通打过来的拳头一样,很多时候,与其直接地回击过去,不妨顺着别人的力道,往自己这边拽,等到别人的力道消尽以后,再给别人一个反击,这样效果会更好。
善于说话的人,往往在轻描淡写中给别人一种威严;善于反驳的人,往往在幽默风趣中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让对方觉得汗颜。
当遇到别人提出尖刻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赶紧辩驳,或者反唇相讥,冷嘲热讽。
然而事实上,这种辩驳不但起不到任何解释的作用,反而会越描越黑。
辩驳是目的,但是辩驳的手段却有多种多样,很多时候,谈话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既不自我炫耀,也不自我吹嘘
老实人喜欢通过炫耀自己来说服别人,这是很不明智的。
人不论多么有才华,运气多么好,都不应该炫耀,尤其在谈话中,当你炫耀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听众。
而且很多时候会置自己于危险境地。
炫耀自己足以让人妒恨。
炫耀自己的人,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自己等方面。
这样做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真心称道,却是自掘陷阱。
《三国演义》中的才子杨修的遭遇,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或许,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进入到内心深处对我们不满的反击!我们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比较谦虚。
在谈话中炫耀,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浅薄。
自我炫耀是有意无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自我吹嘘则直接往自己脸上贴金,它比自我炫耀更容易激起别人反感。
有一只麻雀很高调,它飞到一个王宫附近,始终不停下来,它要向它的朋友展示一下自己。
它的朋友问它为什么不停到王宫屋檐上休息一会,麻雀很骄傲地说:“我怕我一停在上面,这个宫殿就会塌陷下去。”
有一只老鹰听了很生气,于是飞了过来,想抓住这只爱说大话的麻雀。
麻雀很惊慌,赶紧飞回自己家里。
朋友又问它为什么如此惊慌,它强作镇定地回答道:“我怕我和老鹰打起来,一下子地动山摇,你们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
它的朋友狂笑不止,谁也没有把它的话当真,只是觉得它像个小丑。
其实自我吹嘘的人,很多时候在别人心目中就是这种角色。
有一个老父亲带着儿子去打猎,一路上总是夸耀自己的箭术如何高明。
突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儿子让父亲赶紧拉弓。
父亲拉满了弓朝老鹰射过去。
没有射中,老鹰飞走了。
父亲很欣喜地对孩子说:“今天算是看见了奇迹,没想到一只被射中的老鹰还会飞。”
有时,人们为了赢得尊重,往往把自己摆到一个较高的位置,比如求职时,为了让对方能够重视自己,就说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做过多大的项目,事实上,他可能只是参与或者仅仅是听说过这个项目,他在那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联。
正因为他没有信心,才通过吹嘘证明自己的重要以让他人信服。
吹嘘多了就容易露馅。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千万不要通过自我吹嘘的方式获得,一定要学会谦虚,要知道真正的高人都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的强者都是很谦虚的。
说话的大智慧:
让人口服不难,难在让人心服。
记住,争论永远说服不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