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3)(第 4/4 页)
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乔向其他推销员们看了一眼。
乔把门打开,一边看那些正在看着乔“演戏”的推销员们,一边听顾客说话。
“乔,我孩子很聪明吧?”
他继续说,“在他还是婴儿时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
“成绩非常不错吧?”
乔说,仍然望着门外的人。
“在他们班最棒。”
那人又说。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乔问道。
“我告诉过你的,乔,他在最好的大学学医。”
“那太好了。”
乔说。
突然,那人看着他,意识到乔完全忽视了他所讲的话。
“嗯,乔,”他蓦地说了一句,“我该走了。”
就这样,他转身走了。
下班后,乔回到家回想起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他所做成的和失去的交易,又开始重新考虑白天见到的那位顾客。
第二天上午,乔给那人的办公室打电话说:“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能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卖给您。”
“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先生,”他说,“我想让你知道的是我已经从别人那儿买了车。”
“是吗?”
乔说。
“是的,我从那个欣赏我、赞美我的人那里买的。
当我提起我为我的儿子吉米感到骄傲时,他是那么认真地倾听。”
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乔,你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你来说我儿子吉米成不成为医生并不重要。
好,现在让我告诉你,你这个笨蛋,当别人跟你讲他的喜恶时,你得听着,而且必须全神贯注地听。”
顿时,乔明白了他当时所做的事情,并且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
·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
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
汉高祖刘邦有个叫陈平的手下。
由于陈平行为不检点,刘邦对陈平一向有些轻视。
但是有一次,刘邦却认真地听陈平说了很多话,没有出于厌恶而打断他。
而正是这段话帮助了刘邦转败为胜。
刘邦欣然接受了陈平的建议,项羽果然中计,与自己的军师决裂,失掉了消灭刘邦的时机,日后乌江自刎。
陈平实施这一反间计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握准了项羽生性好疑、吝啬爵邑的不足,对症下药,散布谗言,终使团结一心的楚国君臣离心离德,尤其是使唯一替项羽出谋划策的谋臣范增解甲归田。
实行反间必然分析反间的可行性,如果缺乏接受反间的主客观因素,再妙的计策不但行不通,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不利。
假如项羽用人不疑,对功臣大加赏赐,陈平的反间计绝不会成功。
离间谋略,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都很重视,并且经常使用。
但是,如何能使离间成功,那要看是否知敌。
无法信赖他人的狭小肚量,是值得非议的。
像项羽这刚愎自用,不能容人的还为数不少,其结果很容易中别人的离间计,最终使那些可遇不可求的贤德人才无法施展他们的雄图。
不恣意打断别人的话,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将别人的话听完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认为他说的话毫无价值,就通过恣意打断他的话侮辱他。
其实,这种做法,最终遭受损失的往往是自己。
·说话不能只顾自己过瘾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不去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怎么样的解读呢?
说话说得好,不如说得巧。
一句话可能令你晋位升爵,但也有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
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的,如果不具有融会贯通说话的学问,那就少言为妙。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
他为人才思敏捷,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于十分恃才自负,屡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某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四处观看,不发一语,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打个哑谜。
众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扩宽它。”
于是,手下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
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
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开口,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糕饼。
曹操被他大胆妄为的行径吓了一跳,此时,杨修嘻嘻哈哈地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听了,虽然勉强保持风度、面带笑容,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在梦中会不自觉地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还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想藉此杀鸡儆猴。
没想到杨修得知这件事,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当着曹操的面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下定决心,非把杨修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
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于汉水一带对峙很久。
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刚好夏侯惇在这时进入帐内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
夏侯惇便把这两个字当做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行的部众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惇见了惊恐万分,立即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处?
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对杨修的这一番解释非常佩服,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好鸣金收兵,准备撤退。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一口咬定杨修造谣惑众,在他身上定了一个扰乱军心罪,毫不留情地把他杀了。
杨修颇有些聪明,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恃才傲物,只想一味夸耀自己的机智,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好恶,即使面对的是顶头上司,还要处处露一手,终于惨遭灭顶的命运。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结局自然皆大欢喜。
说话的大智慧:
如果善于以话语诱导陌生人,你要办的事情往往会柳暗花明,甚至在你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骤然成功。